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晚清大变革 > 第五十二章 忍耐

第五十二章 忍耐

迷惑敌人创造歼敌条件,也是为了真正锻炼这些人才,使他们能够成长到独当一面。

第一次独立统率大军的李丘,顿感压力巨大,冯万难带走的是赣省第八师一万人的兵力,因此李丘如今要亲自指挥红军四个主力师和五个地方师总计约九万人的兵力。再加上十多万的民兵,李丘负责指挥的兵力也达到了差不多二十万的规模。

如果说曾国藩是因为不利战况的消息太多而心力憔悴的话,那么李丘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消息渠道掌握战场态势而焦虑。

清军和共盟军的兵力虽然相当,但其中多是战斗力和装备较差的民兵,在正面战场上,清军的推进速度虽然已经明显迟缓下来,但却仍占据着优势。大量共盟国的地区被清军攻势隔断了与赣州之间的联系。

等到这些地区有消息传来时,时间往往都过去十几天了。 这就好像你去玩网络游戏,人家PIN50,你PIN200,这不打的血压都上来了?

更为令人苦恼的则是从战场各处传来的负面消息,每天共盟军的损失情况基本都在百人之数,要是算上民兵的话,这数据得破二百,若是再算上普通百姓的话,这数据破三百也是毫无问题的。

在军事上,内线作战虽然有取得民众支持的优势,但也会有把战火烧到自已统治区的严重劣势。

历史上,姓毛的那位就十分善于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几次反围剿,这位都是靠着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入苏区腹地,拖累、拖瘦,接着趁其薄弱点暴露出来时,再施以雷霆一击,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奇效!

然而诱敌深入这个战术,乃至依靠民众这一战术,依然不能称之为无敌,或者说不能认为这样的战术就没有其负面作用。

敌人往往是残忍、暴虐的,为了争取民众,他们有时候也会扮出一副为民考虑的假面孔,但这批人,终究不能解决民众的现实问题。一旦民众稍有不满,他们就会撕破伪装,展现出他们血腥的一面。

惨烈的屠杀、疯狂的报复、经济上的沉重打击,这一切无不在加剧着人民的负担,历史上的五次反围剿时,那位甚至自已都放弃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因为当时苏区的经济情况已经撑不住了啊!

历史上如此,如今的共盟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战争期间,共盟国的经济生产活动大多停滞了,躲进山里的农民没法照顾他家的地,被集中看管的农民没有权力随意离开营地。只有赣州周边那一票地区还在继续进行着经济生产,整个共盟国大部分地区都陷入了寅吃卯粮的困境中。而就这么一点粮食,还要被清军拿走许多。

凭借李丘如今的兵力,若是发动反攻,未必不能够收复一些地区,或者打通与某些地区的道路,但这种做法却和一开始定的战略有所差异。

共盟国如今总的战略,依然是诱敌深入,持续了这么久的大战,只是为了给清军一种错觉,那就是共盟军经过长期征战已经疲弱不堪了。

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有机可乘,才会敢于大胆地进攻,争先恐后地想要建立不世之伟业。

而只有等到清军各部为了抢功猛进,各部之间协同动作被破坏,并脱离了坚固堡垒防护时,到了那时才是共盟军投入精锐力量进行反击的时刻!

换句话说,即便李丘知道如今的百姓处境十分之艰难,知道各处都在盼望着他发兵救援以减轻各地的军事压力,知道百姓们如今在水深火热中痛苦呻吟着,李丘却依然不能有所行动。

在战争中,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一旦沉不住气暴露了自已的意图,指望敌人给你第二次机会?做梦吧!

所以如今的李丘,必须要忍耐,即便知道自已的忍耐会带来许多的伤亡损失,即便知道自已的忍耐将会为众多人所不理解,即便知道自已所做的决定会为他招来一堆骂名,但李丘还是决定要忍耐。

莫名地,李丘好像懂了一些道理,为什么自已以前急冲冲往前闯时,冯委员长总是会冷静地权衡利弊再做出决定呢?以前的自已,简直连一分钟都不愿意忍耐,总是觉得只有最快速的行动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可到了如今李丘才明白,有时候忍耐比鲁莽的前冲,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