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二看着山下燃烧的房屋,忍不住叹了口气。作为经典的山里人,焦二所在的村子相当偏僻。从山上走到山下,往往需要走上十多里的山路,更别提到更远的镇子上了。
因此,焦二所在的这座不足三十户的小村子平常若是需要些什么,就总是劳烦那些山下的村子代为采购,这样一来二去,山上与山下的人也就熟络了,彼此的关系也很融洽。
共盟国建立后,山下的村子虽然没有建立集体农庄,但也时不时有集体农庄来的技术人员给他们讲解一些种植技巧以及帮忙搞一些小型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搞,山下的村子也逐渐富裕起来。
焦二的村子也因此得以沾光,时常能从山下村子淘换来许多新鲜玩意,就连他自已,也有幸进入山下的小学,读了两年书。读书的时光,算是焦二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了,只需要坐在教室里,念念书,算算数,到点了就有饭吃。
不像在家里,一大早就要起床去割草喂猪,接着还要砍柴,柴火砍完了又要去收拾地里的活计,从早到晚都不得停歇。
一天这么辛苦,结果吃的东西往往还差的很,白米饭是不可能有的,来点稀粥就算不错了,至于配菜?能吃两口又苦又涩的野菜就已经是美味佳肴了。
但在学校不一样,共盟国会专门为穷苦学生进行营养补贴,在学校里,焦二不仅能吃到干饭,咸菜这些更是管够,甚至偶尔还有煮熟的鸡蛋!
然而,这些幸福的日子,随着清军的进攻,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听说到清军前来入寇的消息,山下的学校只好关闭。即便不关闭,学校也没有能力维持下去了,清军占据了所有主要道路,外面的粮食物资等根本运不进来。
清军一到,就把山外的村子编为了几个小组,并设立了甲长、保长,互相监督,一旦被发现有问题,则全小组的人都要连坐。
官兵到了后,嘴上宣称要救民于水火之中,实际上他们自已就是水火。
这不是用屁股都能想出来的答案吗?官兵到来前,老子这有吃有喝,官兵到来后,来老子这大吃大喝,官兵还不如不来呢!
再加上官兵来后,严格的管控制度,让大家感觉在坐牢,对共盟国剩余领土的封锁,也使得很多重要物资无法送进来。孩子病了需要药品,种地需要的良种,乃至食盐、白糖等最基本的生活物资,这些全都要仰仗外面的供给。
然而官兵才不管你百姓需要什么,清军的很好听,但那是上头写的,关我啥事?老子自已过得都不舒坦,还要去为这帮贱民服务?想多了吧!
就这么简单一对比,是个人都知道要选谁,山外的村子自然也是如此。即便清军严密监视,山外的村子依然有人暗暗和共盟军接触,并提供了一些重要情报,使得清军在这里狠狠地吃了几次亏。
恼羞成怒的清军秉承宁杀错、勿放过的信条,连夜派了一个连的兵力,把山外那个几十户人的小村子给铲为了平地。
用枪打、用刺刀杀、活埋,清军手段十分残酷,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上到六十岁的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婴儿,只要是还活着的生物,就全都在清军的屠杀名单里。
杀光这些人后,清军还嫌不解气,干脆一把大火,将山下的村子给整个烧了个精光。
黑暗的烟尘冲天而起,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给铺满一般,连远在山上的焦二对于山下发生的惨剧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这黑色的浓烟,就像乌云一般笼罩了焦二的心,在那山下,有多少人家的亲人因此而死啊。想到这,焦二的心里仿佛有团火焰在燃烧,他已经报名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报仇就在当晚!
听说山下村子被屠的惨剧后,共盟军安插在这里的游击队当即发誓要对清军进行报复打击。在共盟军的号召下,周围的村庄几乎是一呼百应,他们纷纷把村里最精干的小伙子给派了过来。
到了夜晚,三十多人的共盟军游击小分队带着两百多人的民兵就朝着清军的营地摸了过去。凌晨时分,进攻开始了。
利用随身携带的小型火炮打了几发急射后,游击队带领着全部民兵发起了冲锋。
火炮的急射很有效果,清军草率修建的寨墙当场就被轰塌了一块。共盟军游击队率先从这个缺口冲了进去,抬枪便打、举枪便刺。
眼见已方军队如此威武,民兵们也是勇气倍增,焦二手持砍刀,亲手砍掉了两个清军的头颅。相比于游击队与民兵的士气如虹,清军则明显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感到了慌乱。
这剧本不对啊!他妈不该是把这帮刁民杀了,剩下的贱民就不敢作乱了?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