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丶会试一路万年老二,他还琢磨着这次该不会给他来个榜眼或探花吧。
哪能料到,他的文章呈上去,圣上一眼便瞧中了,还特别忠肯地来了一句评语“言之有物,不饰刻意雕琢,却又环环相扣,酣畅淋漓。”
赵护写文章注重简明扼要缺少点缀,衔接处却又流云流水,t不显突兀。
要说他运气好,也正是如此。
圣上其人一向最怕麻烦,自登基起便要求化繁为简。
许多能摒弃的东西,直接跳过就成,没必要劳民伤财,让人不得安生。
可许多文人写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最后像是说了,又像是没说,让人看得晕头转向,最后——呔。
赵护这文章在一群歌功颂德,无处安放的华丽辞藻中显得尤为突出。
歌功颂德赵护也写了,只不过简单明了,列出了一二三点,并没有乱七八糟的发散思维,总之,他运气就挺好。
万年老二变老大。
被当场授予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郑云殿试的成绩比会试进了十来名,二甲三十名,相当了不起了。
秋旭得了三甲同进士。
不过他这人对自己的定位本就不那么高,与赵护和郑云相比,他本就对会试不抱希望的,后来会试垫底的成绩留了下来。
按他的话,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殿试的成绩他也早就想好了,会试都垫底了,殿试不可能一下子进步许多,是以不管是同进士,还是二甲进士,他都不可能留在京都。
待过上些时日,他侯个外放的缺,便领着老婆孩子走马上任了。
说完了自己的情况,赵护才将目光重新落到了妻儿的身上。
他上次回家匆忙,四个来月的赵桐刚学会翻身不久,想让他坐吧,你得给他靠在犄角上,这会儿不但自己会坐了,还能勉强走两步。
而且已经长出了四颗牙齿。
上下各两颗,看起来分外可爱。
赵护有点委屈,将儿子搂在怀里揉了又揉,“我完美错过了咱们桐哥儿的成长。”
赵护陪着妻儿在京都在逛了两天,便走马上任了。
郑云还要等过段时间的庶吉士考试,秋旭则在等着派官。
这一日赵护才刚走没多会,刘氏和董氏领着孩子便上门了,见贞娘这边的菜已经长成了半尺高低的小秧苗,颇为羡慕地开口,“赵大人可真是了不得,学业好咱们有目共睹,就连家务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秋旭是知道自己成绩进不了二甲的,就算是进了二甲到头来也肯定留不了京,中间还得卡着一个庶吉士考试。
但以郑云当时会试的成绩,进二甲板上定钉了,要是再努力一把进庶吉士馆也不是不无可能。
于是,在会试过后赵护寻思着找宅子时,郑云也就一并找了。
秋旭笑道:“我就不找了,这段时间你们谁家里让我紧紧都成。”
话虽如此,他还是找了个宅子,不过租期有限,也就三个月。
到了目前,也就只剩一个月了。
大概因为知道过不了多久就要离京,秋旭对于租来的宅子并没有什么改造,反而原先怎么着如今还是怎么着。
郑云当时也不太确定自己能否留京,也跟着秋旭一道宅了三个月,三家都请人来打扫了一番,便拎包入住了。
平时在家时,郑云要读书,郑母连个挑水的活都不会派给他。
反而是家里的兄弟姐妹处处将究他。
也就养成了郑云油瓶倒了都不会扶的毛病,后来与刘氏成亲,刘氏虽没像老婆婆那样惯着他,但自家父兄都是读书人。
打理家务一样事务尽数由她接手。
其实郑云的情况,算是当下大部分读书人的基本行情。
赵护以前何曾不是如此?
贞娘就算是肚子里揣着一个,手里拉着一个,也照样忙里忙外,这也就使得陈老太对这个女婿相当看不上眼。
一度极为后悔,为何非要让女儿嫁给这个棒槌。
可如今赵护不止能赚钱,会照顾妻儿,孝顺双方父母,只要有时间,家里的事情都得由他经手,每日乐呵呵的。
陈老太私下与陈大嫂说:“你妹妹这是走了狗屎运呢。”
嗯,他们老赵家的孩子就是好。
三人租的均是西城区较便宜的一进的小院,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