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四合院,书房丶卧室,甚至客厅都一应俱全。
唯一不足便是面积极小,一座院子统共不过才五分大。
赵护在签下合约之后,便问了房东可否在院里种菜丶种花之类的,房东笑道:“自是可以的,只要你们离开前把院子恢覆即可。”
赵护一下子签了三年的契约。
每年十两银,他是寻思着在这住上三年,家里的经济定能好转,到时候孩子们也大了,就算是买不起宅子,也要租个大些的才行。
当天便将院子中间给开了,种上了九宫格的蔬菜。
如今一晃快两个月了,自打进入三月中旬,天气便一日暖过一日,原先生长其缓慢的植物,在这将近一个月里,也是疯长。
赵护原先种的菜,这会儿有的已经可以下锅了。
赵护也找了些竹杆,将会拉藤的菜给架了起来,只等过上几日,这些菜便会爬上杆子,到时候整个院里更加生机勃勃。
刘氏道:“如今我那院里再开,不知道还能跟得上不?”
贞娘笑道:“如今才四月多,你直接买点菜苗种上,那肯定没问题的,只不过开花结果比我们这边晚十天半个月。”
刘氏双眼一亮,喜道:“真的呀,那一会咱们出去买点菜苗吧,你说我种些什么好?”
贞娘道:“豆角和茄子晒干了冬日也能吃,而且都挺能结果的,再有小葱种每日炒菜都必不可少,冬日更是容易保存,白菜和萝卜也种上一些,到了冬日咱们腌上两坛子的酸菜,炒肉和包饺子都非常好吃,其馀的菜我这边都有了,尽够咱们两家用了。”
董氏听得颇为羡慕,“哎呀,你们这是当着我的面眼馋我呢。”
秋旭这货你说他不努力吧。
是董家和秋家这几十来考出来的头一人。
可你若说他努力吧,怎么就不再努力一把,也好留在京都呀。
听着董氏气哼哼地控诉秋旭,贞娘道:“姐姐出京时我给你带点小柿子和青瓜的种子,我们家的青瓜与寻常人种的还是不太一样的,以后生吃丶做菜都好。你到时候在院里开一块地洒上几粒,不用怎么管理,它们也能长得极好。若是怕今年种不出来,你可以直接种到大盆里,天冷之后就搬进屋里,这样一来冬日也能吃上了。”
董氏笑道:“好!都听你的。”
贞娘和赵护商量好了,有时间去买两个大盆,待冬日了便在厨房里种上两大盆菜,香菜丶青菜之类不难储存的,到时候都种上一些,只要长开了每日都有新鲜的菜吃,不比啃白菜丶萝卜让人心情舒畅吗?
刘氏道:“要种的时候我也买,咱们两家种上不一样的菜,到时候能吃得品种更多。”
“一定,一定。”
三人这么一聊就过了大半个时辰。
直到郑觅领着秋锦和赵珠过来问:“娘,咱们什么时候走?”
刘氏才恍然道:“差点忘了,我是想着咱们来有几日了,休息也差不多了,是不是该带孩子们在附近找个塾馆。”
贞娘笑道:“是呢,我前两日还与相公说了一下,他昨日去翰林院的时候问了几位同僚,对方给他推荐了两家,我把地址记下来了,本来今日想找两位姐姐一道去瞧瞧的,谁料你们一上门,我把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净。”
有赵护背书。
几人也没磨叽,领着几小只一道出了门。
董氏领着孩子是去长见识的,真正要读书的也只有十一岁的郑觅和七岁的赵珠,已满四岁的赵桦虽说也想去。
可赵护不敢保障,京都的先生与千河县的南先生一样好说话。
能把这独自上厕所都不怎么利索的小家夥给留下来。
便让贞娘将他带上仔细问一下,若对方不乐意收,他便每日回来教赵桦。
待过上两三年自然能去塾馆读书了,也好把三岁的弟弟带上。
由大带小,完美。
赵护打听来的两家,离他们租的小院都不算远。
以小孩子的脚程也不过一柱香的时间,路也挺好走,不怕雨雪天气影响,都是青石铺好的小路。
这一路上也均有人员来往,安全系数极高。
这两家刘氏和贞娘都觉得不错。
刘氏问女儿,道:“你想在哪一家读书?”
郑觅想了想道:“两家都挺好,不过我更喜欢沈先生家里,沈家师娘看起来就很好相处,说话轻声细语的,和娘一样让人听了心里舒坦。”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