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风起长河 > (17)

(17)

而且一定是要带着悲伤地把这件不幸的事讲给他听。

天突然阴沉下来,一阵雷声过后,唏哩哗啦的下起了雨。听完义父讲他父亲是如何英勇地与清兵搏杀,又如何战死在他家门前的坪子里时,他哇哇大哭了起来。义父把他的头搂在怀里,一边对他说:“哭吧哭吧孩子,哭出来会好受些!”

义父越是这样的安慰,迟墨越是哭得伤心。义父也在落泪,他抚摸着迟墨的头,又为迟墨擦了把脸上的泪,声音哽咽:“被官府清兵杀害的不止是你爹,麻阳反清义军全没了!”义父说到这里已泣不成声。他停了一会,接着说,麻阳河中到处漂浮着义军的尸体,血染红了半边河水……

迟墨听到这里,他反倒止住了哭声,抬头看着义父,双目喷着愤怒的火光,朝义父大声说了句:“我要为爹报仇!”

义父将眼角处的泪迹擦干,在迟墨的背上拍了拍,慈父般的对迟墨:“孩子,仇一定要报,但不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义父要你读书识字,起早贪**武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为你父报仇!记住这是一个吃人的世道,只有推翻它,才能有我们这些穷人的日子!”

迟墨点头,望着下得正起劲的大雨,他想,他父亲的魂魄会连同大山边漂浮的白雾一起升天,也会随着日起日落伴在他的身边。此刻,他的心里升腾一股火焰,火焰在熊熊燃烧着,填满了他的胸膛,顷刻之间将要爆发,像火山喷出的溶浆,嶊毁一切阻挡它前进的障碍。用它的巨能,开拓一条势不可挡的坦平大道。

接下来的日子,迟墨读书时变得更加用功,习武时变得更为用力。梅花桩上,他双手提着五十斤重的水桶,来来回回行走二百多遍。半年后,迟墨能单手举起三百多斤重的石蹲。

日子一天天在迟墨重复着的读书识字,和强化的习武中过去了半年。迟墨没有盼到他的二叔,他对义父说,他想他的二叔了。义父一笑,夸他懂得亲情……

六个月之后,常德下南门码头。

常德下南门码头,是常德水上运输最为繁荣的地方。沅水进入这宽阔的水面,就不再凶猛而变得温顺起来了。沅水通过这里汇入洞庭,流经汉口,然后朝东海奔腾而去。

南门码头成为交换出口货物与进口货物的重要地方。从川东、黔东、湘西各地用各色各样的船只,将本地盛产的桐油、木料、牛皮、烟草等特产装运到此,又从这个码头把上游运来的这些特产转出运往长沙或武汉。从下江轮驳运到南门码头的食盐、布匹、洋货、煤油及各种生活必需品,全在这个码头改装,分别由停泊在这个码头的那些大小不一船只,运往沅水各支流上游大小码头去卸货的。

码头水面上到处停泊着各种大小不一的船只,外行粗看是分不出这些船只有无异样。其实它们结构各不相同,而复杂多样,且多具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个性。从长江进入洞庭沅水的船只是方头船,体形庞大,三只桅杆,专司运送食盐的职责。它从长江装运食盐,再经长沙进入洞庭再入常德码头,沿途把装运的食盐分卸各码头后,常德码头就成这庞然大物的终点站了。由于它的体积太大,沅江上游各支流多滩,河道窄小又深浅不均,很难向沅水上游行驶,故此只能就此做罢,把常德码头作为了它的终点,船到了这里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等待从这里转运的桐油、木料等货物装船返回长江。这种船只是外行人最好分辨的,一看就知道这家伙是一个外来的东西了。

在沅水各支流流域行驶的船只,要数麻阳的船最为气派。紫轩的船就是这一种,这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装饰,尾梢有舵楼,可以安置家眷。大船下行可载一千多桶桐油,上行可载六、七百件棉花。

沿码头不远处的水岸边,有一排沿水用木板搭建的简易住舍。房子全是用废弃的木材搭建而成,一面临水,屋柱落在水里,房子的一半是建在水面上。房子门前是一条能容两三个人同时而过的石板街。简易房子的主人都是早些时候麻阳行船放排的排古佬,他们拖家带口的来到常德,最后就在水上安家,用放排的废弃木材搭建了这些简易房子,常德人因这里居住的全是麻阳佬,便把这里叫成了麻阳街。麻阳的船佬和排古佬上了岸,就不再想从水里去捞食,便在这条街上经营从上游各地运至的各种地方特产。虽然这条街不是怎么繁华,但也能吸引城里的一些市民前来购物。所以这小街的各种铺子一应俱全,早点摊、猪肉铺子等等都有。

紫轩从离开迟墨后,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收到迟墨的消息了,他很不放心。从上游放排的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