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你和那些好时光,总有一天会相遇 > 默认卷(ZC) §1 喜丧

默认卷(ZC) §1 喜丧

夫妻俩从那以后就争吵不断。

就这样过了两年,内战越演越烈,国民党边撤退边到处抓壮丁。村子里一时人心惶惶,后山的山洞顿时热闹起来,做母亲的想把儿子藏起来,做妻子的想把丈夫藏起来,倒是太公一点儿都不怕,照样在村子里溜达。

太公家有好几个兄弟,其中有个排行第五的弟兄在田间锄草时,就被部队的人看中拉到镇上去了。同村的人前来通报时,太公的妈妈急得哭了,她有五个儿子,其中最疼爱的就是这个五儿子,因为他最勤快。

“这可怎么得了啊!我的五崽啊!”做妈妈的哭着跑到了村头,她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我太公正在村头大树下和两个老人玩纸牌,她见了哭得更厉害了:“天老爷啊,要抓也抓这个去,怎么抓了我的五崽去啊!”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太公放下纸牌,对他的妈妈说:“姐姐你莫哭(我们那里老一辈很多人把妈妈叫作姐姐),你舍不得五哥的话,我这就去镇上替他去当兵。”

他妈妈哭声马上变低了。

年轻的太公转过身,晃着两条长腿往镇上走去。他妈妈在后面叫他:“七伢子,你也和你屋里人说一声再去啊。”太公回过头,说了句“不用了,她也不喜欢我”,就晃晃悠悠地走了。

等到太婆知道消息后追到镇上时,那支队伍已经出发了,听说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一直要到许久以后,大家才知道那个很远的地方叫作台湾。

“这个杀千刀的,有种就再也别回来了!”年轻的太婆挺着大肚子,手里还牵着一个两岁多的男孩,对着太公离去的方向狠狠吐了口唾沫。她一滴眼泪也没流,回到村里后,牵着孩子冲进了婆婆家,撂起灶台上的碗砸得粉碎。

那一年太婆多大?刚过二十,还是只有十几岁?没有人记得了,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太公走的时候,我大爷爷还只有两岁多,我爷爷还在肚子里呢。

在那个年头,女人改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虽说带着两个孩子,可是我太婆生得健壮丰满,人又能干,再找个人应该不难。可是她再也没有嫁过,也许她一直相信,太公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3

太公走后,太婆一滴眼泪也没流,她那时候想的就是如何活下去,挣扎着活下去。

其实在太公走之前,家里家外基本上也是她一个人在忙碌,可那种忙碌是有奔头的,不像现在,家里没了个男人,也就失去了底气,她的辛苦除了博人同情外,更像是咎由自取——要不是她脾气暴躁,男人怎么会宁愿去当兵也不愿守在老婆孩子身边。

在村人复杂的目光中,太婆和以前一样忙进忙出,甚至更拼命了。临产前她还在地里摘棉花,察觉到肚子痛时已经来不及往家里赶,就在棉花地里生下了一个瘦巴巴的男婴。他就是我爷爷。

我爷爷生下时特别瘦小,多半是因为太婆在十月怀胎时实在没吃什么好东西的缘故。他出生后,太婆撕开自己的一件外衣紧紧包裹住他,就再也没有力气了。她躺在棉花地里,看见被血染红的棉球想,都弄脏了好可惜,不然可以给刚出生的宝宝做件新棉袄了,冬天穿的时候正好。

我大爷爷在棉花地里找到太婆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哭着叫来了奶奶,她倒是不计前嫌,赶紧叫人把媳妇背了回去,还给她做了红糖荷包蛋。

太婆在床上躺了整整七天。七天后,她婆婆推开她的门时,发现她已经下地去干活了。直到自己也做了母亲之后,我才能够体会到,那个时候太婆之所以能够撑下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两个儿子吧。

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是太婆取的,大的叫大福,小的叫大贵,寄托了一个母亲对他们最朴实的期望。

我的太婆是个能干的女人,家里地里的活都会干,会纺棉花,会犁田,会纳鞋,会酿酒,她纳的鞋结实得可以穿上两三年,她酿的酒直到很多年后还被村里人津津乐道。为了谋生,她还学会了做媒,这一行本来挺忌讳没有丈夫的人,可太婆一上门,没有人可以拒绝她的热情。

没有男人依靠的日子,太婆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向着阳光,枝繁叶茂地生长着。两个儿子就是站在她旁边的两棵小树。太婆去田里干活时,他们就在旁边打猪草;太婆去山上摘茶叶时,他们就背着小筐去采蘑菇;太婆在忙着打禾插秧时,他们就在家里忙活,大的煮饭,小的烧水,中午时热饭热茶就送到了田头。

大福大贵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地长大了,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高大和母亲的勤劳。我爷爷大贵甚至是村里个子最高的人(他的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