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你和那些好时光,总有一天会相遇 > 默认卷(ZC) §8 失败者之歌

默认卷(ZC) §8 失败者之歌

息,其实从来没有弄懂过到底是什么意思。见鬼,我也是。耶茨是不是真的很关心新闻事业?当然不是。所以后来他被炒了,我觉得我的那一天也快到了。

《建筑工人》是我最喜欢的耶茨作品,所以上面忍不住戏仿了一段,看过的同学笑笑就好。原文中,耶茨是把海明威和他自己放在一起对比。

耶茨终身崇拜的偶像有两个,一个是海明威,另一个是菲茨杰拉德。

除了都做过记者外,他和海明威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巴黎生活过。

弗兰克夫妇没有去成巴黎,年轻的耶茨夫妇倒是去成了。在巴黎的时候,耶茨坐在租来的小屋里,一篇接一篇地写,收到的几乎都是退稿信。你看,人生就是这样残酷,不会因为你换一个地方生活就会产生任何本质上的改变。

耶茨从未停止写作,哪怕后来疾病缠身、终日酩酊。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只要写得足够好,他总会最大范围地为人所知。可是耶茨死后足足沉寂了十来年,作品基本绝版,直到《革命之路》被拍成电影后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公平啊。他写得那么好。

耶茨曾经想走海明威那条路,可惜没有成功。后来回到美国后,他又试图走菲茨杰拉德那条路,跑到好莱坞去做编剧。他当然也没有成功。

耶茨终身追慕菲茨杰拉德,这种追慕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也是生活方式上的。大半生都在窘境中辗转的耶茨,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去好莱坞写剧本的工作,他毫不犹豫地去了,认为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冒险,相当于菲茨杰拉德来到了好莱坞。

在小说《告别萨莉》中,他写到自己曾经无限接近过这种生活:住在海边的豪宅里,隔三差五开开party,和漂亮的女伴喝酒作乐,写作不朽的作品。

这是典型的菲茨杰拉德式的生活。

出身寒微的耶茨曾经渴望着这样的生活能够向他敞开大门。有一天,门打开了,置身于其中,他才发现自己和这类生活格格不入,他只好退回到他原有的世界里去。在那里,他只能住在蟑螂横行的小屋里,躺在散发着霉味的床垫上,继续写着少有人问津的作品。

终其一生,他都没有过上像海明威或者像菲茨杰拉德一样的生活——受人尊敬,光鲜体面,周围到处都是崇拜者。

还好,有一点他做到了,甚至干得比他的偶像们还要漂亮。

他写出了不朽的作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