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战士们发现押运的除了日军,还有十几个穿皮袄的商人模样的人。
"打不打?"一营长小声问。
李云龙眯眼观察:"等等...不对劲。"那些"商人"走路姿势太僵硬,腰间鼓鼓囊囊分明藏着家伙。
"有埋伏!撤!"他当机立断下令。几乎同时,"商人"们突然掀开皮袄,亮出冲锋枪!
原来这是日军设的圈套,用运输队当诱饵,实际派了特工队反伏击。幸亏李云龙发现及时,部队才免遭重创。
撤回驻地后,李云龙彻夜难眠。天蒙蒙亮时,他突然跳起来:"老子明白了!"原来他想起那些特工虽然伪装得好,但靴子都是制式的——日军后勤统一配发的防寒靴!
"传令!今后侦察不光看脸,还得看脚!"
这个细节在后来的反特工作中立了大功。有次查哨,李云龙就是通过靴子认出了化装成货郎的日军间谍。
春节前夕,根据地反而更忙了。李云龙组织乡亲们坚壁清野,把粮食藏进深山;训练民兵使用缴获的武器;还发明了"消息树"预警系统——每个山头放哨的民兵身边有棵小树,发现敌情就放倒,一山传一山,比电话还快。
除夕夜,李云龙查哨回来,看见林静和女兵们正在包饺子。面是掺了榆树皮的,馅是野菜加一点腊肉末,但大家笑得像吃山珍海味。
"老李,来!"林静招手,"教你包元宝饺。"
李云龙笨手笨脚地捏着面皮,突然说:"等打跑鬼子,咱们天天吃白面饺子。"
"嗯。"林静低头擀皮,一滴泪砸在案板上,"到时候...给牺牲的同志们也供上一碗..."
屋外,不知哪个战士吹起了口琴,《太行山上》的旋律随风飘远。更远处,日军的探照灯像鬼火般在夜色中游荡。李云龙知道,最艰苦的日子还没到头,但只要有这些人在,这片土地就永远不会屈服。
他轻轻摩挲着胸前那枚变形的子弹头——这是从张大彪遗体里取出来的。终有一天,这些子弹会化成犁铧,硝烟会散作炊烟,而鲜血浇灌的土地,必将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