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总裁夫人:竟成了我的红颜 > 第233集 储物柜的未取行李

第233集 储物柜的未取行李

储物柜里的蓝灰晨雾

施工队的电镐在老候车室的水泥地上震出细密的裂纹时,王师傅正用撬棍别着墙角那个编号7的铁皮储物柜。ˉ看~*书ee:君2? (;免>{费\$/阅×读t`铁锈像碎掉的鳞片簌簌往下掉,露出暗红底漆上模糊的“1992”字样——那是这个即将被改建为地铁站的老建筑,还在吞吐绿皮火车的年代。

“哐当”一声,锈蚀的合页断开,储物柜里掉出个帆布包。灰尘被惊动,在斜射进来的夕照里凝成金色的河流,包角磨损处露出的棉线,泛着种奇特的蓝灰色,像极了钟华去年在纳木错看的晨雾,那时湖面刚结着薄冰,远处念青唐古拉山的轮廓还浸在雾霭里。

“这包看着有点年头了。”旁边的小李伸手想拿,钟华却先一步蹲下身。帆布表面压着细密的旅行箱纹路,边角缝着褪色的海事旗刺绣,而内侧衬里上用靛蓝丝线绣着的海浪,浪尖翻卷的弧度让他猛地想起涠洲岛那片被潮水打磨的珊瑚礁——去年潜水时,他曾在水下看见过同样形状的鹿角珊瑚断面,阳光透过海水,把珊瑚的纹路投在沙地上,像幅会呼吸的地图。

包带在他掌心硌出微凉的触感,磨损最严重的地方,蓝灰色棉线绞成的结,恰好是纳木错晨雾最浓时的色彩浓度。他想起那天凌晨四点,阿玉裹着冲锋衣蹲在湖边,晨雾把她的头发染成同样的蓝灰,远处传来水鸟振翅的声音,和此刻帆布包带摩擦时发出的轻响,竟有某种奇异的共振。′?*小&%说¢÷£C>|Mˉ#S?? ¤已×发μ=布o最~>?新?′章′??节)??

牛皮笔记本从包里滑出来时,封皮上烫金的“上海制”三个字已经斑驳成暗褐色。钟华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边缘卷着毛边,像被无数次指尖抚过。第一行钢笔字写着“青稞酒方子”,字迹圆润饱满,顿笔处带着老式墨水特有的晕染。他盯着那行字,突然觉得握笔的力度有些熟悉,直到看到“将青稞洗净浸泡三日”的“浸”字那最后一捺的收尾——和他祖母锁在樟木箱里的食谱上,“浸”字的写法分毫不差。

他祖母是青海湖边的牧民女儿,总在深秋时节酿青稞酒,铜锅里的蒸汽裹着麦香漫过土坯房,她那时会用同样的钢笔在牛皮纸上写方子,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此刻笔记本纸页翻动的声音重叠在一起。钟华翻过几页,果然看到详细的步骤:“曲种需拌入草原野花蜜”、“发酵时需昼夜温差十五度”,甚至连“陶罐需埋入牦牛毛毡下三寸”的细节都一模一样。他想起祖母去世前一年,曾把食谱交给他,说等遇到能一起走青藏线的人,就试着酿一次。

页脚处有幅用铅笔勾勒的小太阳,没上色,只用短线条标出光芒的走向。/%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钟华的手指刚触到那些线条,心脏就猛地跳了一下——那太阳芒线的角度,和他在雨崩村看到的日照金山完全一致。记得那天凌晨,他们打着手电筒爬冰湖,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卡瓦格博峰,光线投射在雪山上的角度,正是小太阳芒线倾斜的度数,连最右侧那道芒线微微上挑的弧度,都和雪峰棱线的走势重合。

“钟哥,你看这是什么?”小李从包里又摸出个油纸包,展开来是块晒干的青稞饼,边缘已经碎成粉末,却还留着烘烤时的焦痕。饼屑落在笔记本上,钟华突然闻到一股混合着麦香和尘土的气息,像极了祖母装在羊皮袋里的干粮味道。而油纸包内侧用钢笔写着的日期——“1992.7.15”,墨水已经褪成浅灰,却让他想起阿玉在敦煌莫高窟拍的那张照片,壁画上飞天飘带的褪色程度,和这行字如出一辙。

包底还有个用帆布缝的暗袋,钟华摸出个黄铜指南针,指针停在西北偏北的方向,外壳刻着的海浪花纹,和包内侧绣的图案互为镜像。他想起在涠洲岛火山口,那些被海水冲刷的玄武岩上,也有类似的波浪状纹路,只是指南针上的海浪更细密,像把整个北部湾的潮汐都锁进了铜壳里。

“编号7,1992年……”王师傅蹲在旁边念叨,“那年我刚上班,这候车室还全是赶绿皮车的人。”他指着储物柜内侧锈迹剥落的地方,“你看这后面,好像还有字。”

钟华凑过去,用指甲刮掉表层的铁锈,露出用小刀刻的两行字。上行是“等风来”,下行是“去青海”,字迹稚拙,却在“青”字的竖钩处,有着和笔记本上相同的顿笔习惯。他突然想起阿玉说过,她母亲年轻时总说要坐绿皮车去青海湖看候鸟,后来却因病去世,连张像样的照片都没留下。

夕阳完全沉入地平线时,施工队收拾工具准备收工。钟华把帆布包抱在怀里,蓝灰色的包带蹭着他的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