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晚清大变革 > 第四十九章 反击

第四十九章 反击

确实是有一些作用,冯万难自然不会寄希望于清军的高层都是傻叉,用不出这些战术。

共盟军的一个极大优势在于,他的部队并不是历史上的红军,或者说,他的部队并不是那种,没有炮兵、步枪子弹很少的穷军队。

共盟国一直强调先军政治,主要的资源全都是供给军事,再加上很早就点出了钢铁厂、火药厂等科技,共盟军不仅有相当规模的火炮,炸药更是管够啊!

国家经营的大型火药厂生产出来的高品质火药,就供炮弹和子弹用。地方经营的小型火药厂,生产出来的火药品质较低,那也可以用来造炸药包和地雷。

早在工业化之初,冯万难为全国设计的工业布局,就不是那种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布局。这是啥意思呢?投资建厂,最讲究一个效益了。建厂的地点最好是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样的地区建厂成本低,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又有庞大市场,一建马上就有订单,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利润也高,可以最快地收回成本。

你建一个大厂,你专门建在人迹罕至的山里,你机器坏了,你连找人修你都做不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要翻山越岭跑大老远去卖,这不得亏死?

但冯万难建厂的模式是,大小结合,土洋结合,大的技术先进的工厂就建在大城市里,但各地方也建各自的小厂,满足地方需要。

现在的共盟国,到处都是各自的小型工业集群,什么煤炭厂、钢铁厂、火药厂、乃至小型枪械修理制造厂通通都有。

用通俗的说法,共盟国到处都是基地车,许多地方哪怕被封锁了,也可以自行制造武器坚持战斗。当然,这些厂往往规模很小,生产能力很弱,许多原料也无法自行生产。但这些厂基本都提前储备了大量原料,用来供应地方小规模部队也算是绰绰有余了。

随着清军战线的逐渐拉长,共盟军也并不那么消极地撤退了。龙旗军团此刻的兵力总共才九万多,还有一大堆兵力要去承担各种杂务,无法调动。而共盟军则高达十万,而且十万全都可以机动作战。虽然前者的武器更好,但也就是火炮更多一些罢了。

李丘在一些险要的位置建立了防线,并派遣袁光率约四万大军挡住了清军的猪突猛进。同时集中兵力,对一些清军刚刚修建好堡垒的地方发动了猛攻。

堡垒从战略上来看,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兵力拉的过散,以至于互相难以支援。

清军自以为堡垒固若金汤,可却过分小看了共盟军的攻击力。李丘自已则安排四万红军,从东西两翼,猛地突击清军的堡垒集群。

这四万的共盟军,又进行相应的分工,一部分共盟军会对龙旗军团正在行进的大军发起攻击,以吸引其注意力。

另一部分共盟军,则悄悄绕到其他方向,从侧翼对清军的堡垒集群发动攻击。许多重型火炮,早就预先设置好了,埋藏在山里,拉出来就能用。

猛烈的炮火轰击直接轰傻了这帮堡垒里的清军,他们的许多堡垒都只是用木头和石头的混合物搭建的,根本挡不住如此猛烈的炮轰。

机灵点的清军,当场就抛弃堡垒跑路,比较呆板的清军,还没来的及跑,那么大的炮弹,直接将整个堡垒都给掀翻了。一部分人上到天上,一部分人则下到地里,不同的死法,同样的归宿。

而随着共盟军在前线的反攻,清军后方也开始不安稳起来。历来游击队在后方的活动,往往都很难特别活跃。为啥?没有补给,没有武器支援,没办法支撑高强度的作战活动啊!

但共盟国的游击队,可是有着地方小工业群作为支撑的啊!游击队之所以不在一开始进行大规模进攻,并不是因为武器不足,而是在等一个机会,在等一个清军大部队被缠住的机会!

果然,前线两军大打出手后,游击队立刻就带着还没被清军控制的海量民兵,朝着敌人的堡垒发动了疯狂的攻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