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晚清大变革 > 第二十章 制衡

第二十章 制衡

百官在参加会议前,都明白这次殿前会议的缘由——福州失陷,太后震怒。

大清近几十年来,正处多事之秋,1840年洋人打过来了,接着各地又农民起义不断,然后又开始闹太平天国,在此期间洋人又第二次打过来了,好不容易将这天国平定下去了,结果不知道从哪蹦出来个冯万难,硬是给天国续了一口命,自已又创立了个什么共盟国。这样零零散散算下来,有接近三十年,大清未曾安宁一刻。

待到太后突变,大清开始迈入革新进程时,那也是4年前的事情了,这4年来,大清的变化太大、太大了。如今在这朝堂内的数百官员,几乎有百分之70都是近4年才提拔上来的。60万绿营兵被裁的只剩10万,20万八旗兵几乎被完全裁撤一空。科举也被取消,各地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昨天的思想到了今年就好像显得落后了一样。正是在这种几乎病态般的前进速度下,大清国才能在短短四年内练出20万精锐雄兵。

但这种过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严重问题。不仅是人民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朝廷与各地大员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

大清国的革新,要办的新行业,多的就如天上的繁星一般,数不过来呀!什么铁路、冶铁、纺纱、学堂、船务、电报、印刷、新军操练,这么多鬼事情叠加起来,全都由朝廷办理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把这些事情办下去,朝廷必须要给地方分权。

再加上大清国一直在与南方的共盟国与新太平天国处于战争状态中,前线的军队指挥权,也只能交由各地方大员。

由此,地方汉人大员的权力之大,简直可以组建自已的小朝廷了,北边一个大朝廷,南边三四个小朝廷,这就是如今大清国的内部政局。

而对于大清这种政治分裂的局面,太后也是越来越不满了。不仅时常敲打这些汉人地方大员,更是或明或暗地削减其权力,有时是一些重要的职位,往往由太后亲自安排信任的满人去担任,有时则是将地方的权力削减了并收归朝廷。

参与会议的百官,往往在自已的专业上还能说上一两句话,但在政治上就有些愚笨了,只有少数人看出来,太后是准备拿福州失陷作为借口向汉人大员开刀。

而这少数人,自然就包括了以少年天才闻名的李鸿章。作为历史上知名的清朝汉人,李鸿章的知名度甚至还在曾国藩之上,对内最知名的洋务运动,对外最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乃至签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全都和李鸿章脱不开干系。

而此刻的李鸿章,则是作为朝廷中一支相当强大的汉人官僚派系——淮系的首领存在的。真实历史上的淮系,是在湘军系衰落后逐渐在清廷政治格局中发挥出支柱作用的派系,只是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两场大战后,淮系损失惨重,从而逐渐被北洋系取代。

淮系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乃至一部分福建省,此次福州失陷,不仅是清廷的失败,更是淮系的失败。

会议开始后,太后只是一味地坐在那喝茶,皇帝则完全一副搞不懂发生什么事的模样,非淮系的大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淮系的大臣们则满脸铁青,一言不发。

终于,被架了半天的李鸿章还是忍不住上前跪在地上,并开口说道。

“启禀太后,臣一时不查,导致福州失陷,皆乃臣之过。不过请太后放心,福州虽陷,但臣所率领的5万淮军却并未遭到什么损失。恳请太后给予臣3天时间,臣必将夺回福州,以解太后之忧。 ”

对于李鸿章的话语,太后恍若不觉,只是继续喝茶,待到喝完茶后,太后才淡淡说了一句。

“左宗棠,你有什么看法?”

听到太后这句话,李鸿章顿感不妙,谁都知道朝廷中他和左宗棠不和,两者皆是少年天才,都出于曾国藩门下,但左宗棠却自视甚高,甚至连曾国藩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物,又怎么会把他李鸿章放在眼里。

同朝为官的二人,虽然有着同僚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但彼此之间亦有强大的竞争关系。如果说李鸿章是东南沿海的实力派,那么左宗棠就是西北内陆的实力派。李鸿章强调海防,左宗棠强调陆防,前者喜欢大海军,后者喜欢大陆军。朝廷的舰队,由李鸿章负责督造,朝廷的新军则有相当一部分由左宗棠负责演练。

而无论是搞海军还是搞陆军,都要花钱,而且是花大大的钱,各省的财政有相当一部分要上交给朝廷,再由朝廷统一控制分配。搞海军的钱多一些,那搞陆军的钱自然就少一些。除了这些之外,新办的各种产业是安置在西北呢,还是安置在东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