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吉安后,冯万难并没有选择退回自已的活动范围。虽说退回那里后,自已就将取得人力物力情报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寻机打击敌人的冒进之敌。这样即便敌军人数占优势,冯万难也并不是完全不能与之对抗。
但是冯万难这样做后,却并不能保证敌人真的会率部追来,毕竟此次前来讨伐他的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而是江西清军中的翘楚韩进春。
这韩进春是兴国人,乃是武进士出身,在南昌守城战时立下战功,后来更是得到了“巴图鲁”的称号。所谓“巴图鲁”,是满语中英雄、勇士的意思,由此可见这个韩进春是多么难对付了。
其手上练勇虽然不属于湘军序列,而只是江西地方训练出来的兵,但在实力上绝对不算弱,只是比湘军差上少许而已。
不仅如此,冯万难还和这个韩进春更有着大仇。冯万难初入江西时,在太甲山遭到清军伏击,来伏击他的正是这个韩进春!那一战十分惨烈,冯万难所部的几千人不是当场阵亡,就是俘虏后被杀死,只留下这区区一百人逃了出来。
新仇旧怨之下,冯万难又岂能放过这个韩进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冯万难率部退回自已的活动范围,也并不能保证韩进春就一定会追上来。毕竟如今清军的大势在于围剿数量高达数十万的太平军余部,而不是把宝贵的兵力用来进剿小股长毛。
韩进春解了吉安之围后,很可能会留驻不前,只要把冯万难堵在西边,余下的清军依然能完成歼灭太平军余部的任务,这样冯万难的谋划还是会失败。
也就是说,如果想调动敌军的话,就不能采取消极退让的守势,而必须要攻敌所必救!韩进春率领的这支军队规模庞大,很明显就不是那种各地团练拼凑出来的杂牌军,而是驻守要地的正规军。
那么韩进春这支大军的主要兵源来自于哪呢?赣州!江西东北部如今面临大战,位于北方的南昌早就把能抽调的兵力都抽出来了。整个江西还能够调动的兵力,主要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
韩进春的一万大军,其自已亲率的五千大军被称为韩字营,都是他在江西各处招募而来的,另外五千绿营兵则全部来自赣州。
所以冯万难的计划非常简单,撤围吉安后,大军兴夜兼程突袭赣州!此刻的赣州兵力空虚,是送上口的肥肉!
正在冯万难的大军星夜转进赣州时,刚刚开到吉安城外的韩进春军对此却一无所知。韩进春刚开到吉安,就开始摆谱。
此次入援吉安,江西巡抚沈葆桢给他的指示是匪逆凶悍,保住吉安即可,不要轻举妄动。这让韩进春如何甘心?别的将领都在捕杀顽逆,大立功劳,自已就在一旁干看着?这不是让外省那些援军看笑话?
江西作为很早就被太平军进攻的省份,其兵力一直羸弱不堪。后面江西巡抚沈葆桢准备靠江西自已编练一支强军,为了筹钱甚至与曾国藩大吵一架。因为江西的赋税历来是供给湘军作为军饷的,如今沈葆桢要把江西财权夺回来,自然引得曾国藩不满。
所谓练勇,实际上就是指训练过的乡勇,湘军本质上也属于练勇这个范畴。勇不仅是指勇敢,更主要是指地方训练的武装,而不是国家训练的正规军。
然而江西费力训练的练勇,在战场上却缺乏亮眼的表现,江西自已的将领也往往不如那些声动天下的湘军将领,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外省的军队对于江西本地的军队相当轻视。
此次太平军大举入寇江西,光靠江西本地的军力根本无法应付,只好请各省增派援军。来援的各省援军哪个不是趾高气扬?哪个不是不把江西本地的军队放在眼里?韩进春作为巡抚大人重视的爱将,自然不免憋了一肚子气。
在这股气的驱使下,韩进春也是连战连捷,接连击败多位太平军战将,正当韩进春准备一鼓作气擒获几名太平军“逆王”时,却突然被排到吉安这个鬼地方来抵御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狗屁列王。
所谓列王,是太平天国封王系统中等级最低的存在,这样的存在连封号的资格都没有,太平天国后期所封的两千多个王多属此列。
心情郁闷的韩进春看着眼前这个唯唯诺诺的县令也是满脸的不爽,你他妈明明有七千人,怎么不敢出城进攻匪逆?还非要老子过来给你收拾这个烂摊子。现在好了,老子过来了?匪逆人呢?你就这样坐视匪逆跑了,也不出去截击一下?
被训斥的县令则连大气都不敢喘,待到韩进春骂累了,吉安县令才赶紧找了个借口溜走。
对此韩进春也颇感无奈,江西的官吏是个什么吊样,他这个江西人还不清楚?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