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4
赵桐的周岁挺低调的。
除了郑云一家三口之外, 宋博士也差人送了一份贺礼,是他精心挑选的一套启蒙书籍。
赵桐吓得一哆嗦,不能吧。
他平日里表现寻常, 怎么就要提前给他启蒙了?
不过这担心倒是没持续多久, 当天晚上赵护就将书给收了起来, 笑道:“待再过两年你读书了,再拿出来给你, 现在你好好长大便成。”
赵桐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不过想想再过两年,他也才三岁,三岁就要读那么多书……
唉!心好累。
除了宋家送来的礼物, 李先生亲自过来一趟, 送了他一套《易》, 其中还包括自己的独家译意。
摸着赵桐光溜溜的脑门道:“待你识字了, 便可以看看,易这部书可谓博大精深, 不比其馀四经差, 读懂了易,其馀四经学起来便会更容易。”
赵桐:“……”
大忽悠!
李先生还将《易》放到了他抓周的必备名单中。
抓周的东西都是讨个吉利。
赵桐二话不说, 上去就抢走了钱袋子, 捂在怀里嗷嗷地就是不放,表示自己选定了。
李先生好笑道:“你这么小便知道要钱了?”
赵桐点头, 表示没钱不行。
赵护倒是无所谓,意思意思就成。
郑云道:“桐哥儿你可知,什么人最好赚钱?”
他顺手抄了本书在手里,循循善诱道:“自然是读书人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若不好好读书, 赚钱可能会困难,守住钱财也更加困难。”
赵桐觉得也挺有理,索性把他手里的书也一并抱进了怀里。
到此,礼算是成了。
赵桐周岁礼过了没几日,老家就差人送来了东西。
除了大丫丶二丫给他做的小衣裳丶小鞋子之外,陈大嫂也准备了两身,赵桦和赵珠也都有新衣裳和新鞋子。
信依旧是陈东明代写的。
令贞娘意外的是,这其中还有一个项圈是金向云送的。
望着手里的东西,贞娘一时有点懵,若不知道金向云与赵大龙的婚期定在了八月,两家早就商量好了。
这会儿她都怀疑两人已经完婚了。
果不其然,金向云借着这次送贺礼,还想与贞娘商量一件事。
她要开家绣铺,知道贞娘她们先前绣过风水屏风,赵护的画更是被传得神乎其乎,有什么驱邪避凶,提升运势等等功效。
她就想着开个铺子,专门绣屏风,图案由赵护提供。
到时候给赵护润笔费。
贞娘待晚饭后去书房时,将信递给了赵护,笑道:“李先生那边倒是没消息,家里那边却有了眉目。”
赵护道:“也不是不可。”
他在京都画图,对象便是京都这些人。
与老家那边相隔千里,根本搭不上线,就算是在金氏的屏风客源再广一些,也攀不到京都这群人身上。
不过赵护是个讲究人。
就算是图案都差不多,他也绝对不能让老家那边与京都这边的图案给重覆了。
主打的就是私人定制。
贞娘道:“相公觉得可行,我便回信告诉嫂子。”
赵护笑道:“咱们这位未来准大嫂,倒是比她那娘家的嫂子会办事多了。”
别说金向云想开个绣铺,就算是她想上天,都与二房没关系。
她要的是绣娘,陈大嫂丶大丫丶二丫都是好手。
可偏偏先来与贞娘说一声,还要向赵护求画,可见其能力。
赵护感觉赵大龙以后不被吃得死死得才怪,嗯,他那个大男子主义的爹以后不能翻出什么花样来了。
倒是金家那位太太。
智商捉急。
哪有才攀上关系,就让人给你家孩子找上学的。
就算是找学上,你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到国子监啊,如今的国子监别说萌监生丶贡监生和举监生了,就是例监生都不好进。
因为国子监生员连年递增。
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再加上开销着实太大。
便有人上折子,卡国子监的生员名额,这名额卡的最先点便是例监生,能靠钱进去的自然是成绩本就不行的。
再者萌监生也在“卡”的范围。
先前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