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悲催少年 > 第73章 拯救李关关

第73章 拯救李关关

神马县城。

这地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四个城门合围的市井,逛遍得一个时辰。

南门外一条河,顺流而下直抵京畿,只需两个时辰。另三道门均是陆路,通达三省。 显赫的区位优势,在让县域经济享地利之便的同时,也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会党频繁光顾的热土。

自十年前京城“公车上书”事发后,读书人成了高危人群,京城海捕文书所到之处,无不血雨腥风,无处不在的“休谈国事”的警示牌,提防得紧的就是这帮读书人。

这一天,县衙大牢,捕快解进一人,年轻书生模样,蓬头垢面,像是命悬一线,耷拉在牢房地铺上。

李开光叹声可怜,收了押解文书,斜乜过去:

那家伙身披洋装,瘦瘦削削,身子骨儿像是挂了的死尸,做了个蜷曲的造型,一动也不动。

显然,这是捕快敲诈落空,一顿暴揍,让他搞懂进牢的规矩,必须长记性的后果。

对此,李开光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待他看过那文书,却见写的是,案发地:城南土地庙;人犯:李关关;事由:到米市巷投亲未果,暂歇土地庙,闲来无事,看书识字,摆弄瓶瓶罐罐,玩洋学堂的科学实验------

李开光甚为诧异。

什么李关关,外国锣絲反起揪,我还叫李开开哩,哧溜一声闷笑!

城南土地庙,他知道,离城最近,座落在一个山丘的半腰,距南门一里许。丘顶怪石嶙峋,几无遮挡。人在那里,可以任性远眺近瞅。

远处,南门外渡口,掩映在绿竹与浓林间,江水宛蜒如带,舟帆点点------颇有诗情画意。

近处,南门内米市巷阴暗狭窄,破败的吊脚楼尽收眼底。每当傍晚,遍地炊烟袅袅上升,和暮霭交织,半腰处的庙子就像在腾云驾雾了。

要不是时有招魂摇幡,吹打哭泣的送葬队伍,在那渡口乘船,去对岸南山埋死人,这诗情画意也不至于阴风惨惨,风雅尽失。

少时记忆里,县境城乡,土地庙好几座,就数它开阔,敞亮,四周是个平坝,有什么祭祀活动,场面扯得开。且与米市巷挨邻接近,居民看个闹热,端起饭碗去来都不迟。

但自从有一年雨季,天火降临,烧焦林梢,炸雷滚过,劈死人后,就冷清了。就连他有时去烧个香,祭奠阴司里的父母,问候冥界里的二姨、姨父,都得看天老爷的脸色。 然而------

他想:眼下正值秋冬季节,老天不是晃着懒懒的阳光,就是阴沉着雾霾满布的脸。 这李关关明显是个洋学生,像是背了八卦,会算,晓得冬旱时节断无响雷,敢在这里来居留搞事,怕是脑袋进水了吧?

这喷青,忘了朝廷的王法还跟明镜似的,一年四季都悬在头顶------ 再者,洋人那科学什么东东?不就是让咱大刀、长矛秒变废铁,逼使朝廷割地求和的洋枪、洋弹吗?

李开光怵然生畏间,正思量着------是米市巷哪家人户,遇到这倒霉亲戚时。狱卒来报,有客访。

来客肤白长脸,下巴有几许灰白相间的山羊须,他拎着一扎礼盒,踉踉跄跄尚未进门,就被李开光抢先一步掺扶着:“老哥,怎会是你?”

“哎哟哟,贤弟,多年了,还记得在下胡文抖,幸会、幸会。老弟这是高升了,我能不来吗?莫说饭可、行可,都不济了,乘了滑杆也要来嘛——哈哈哈!”

果然是故交!李开光笑眯眯接过礼盒,脑袋里立马浮现出儿时的同窗,怕挨揍的表兄,村邻眼里的童星,甚会舞文弄墨的乖少年,总和他老汉“武疯子“唱反调的不肖子。信口喊出他的外号:

“哦哟!瘦腊肉、鸡脚神,晾衣杆,咱们是发财不见面,背时大团园了。借问兄台如今在哪里高就呀?”

“唉-------”胡文抖叹了口气说: “自你我京城分别后,我仍官迷心窍,逢科必考,直至朝廷废止科举,仍没考出名堂。见官路已断,我就弃文从商了。现在县衙街开棺材铺,老弟是公事人,牢里经常死人,还望照顾生意。老哥哥懂得起哩。”

“老哥哥,言重了。乱世当差,如履薄冰,怍惊怍寒。你说这朝廷,它奶奶的-------”

“唔,贤弟,休谈国事,休谈国事。”,胡文抖接过话把。左右瞅瞅,见无闲人,从袖口里抽出一叠银票。压低了嗓音:

“朝廷的事不谈,棺材的事也不急。我今个找你,就谈一下我这不肖子孙的事,好吗?”。开光眯缝着眼,接过银票,掂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