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是叹了口气,他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反驳王布犁。
方才他驾崩的画面一闪而过,朱高炽也没有通知他的母后,说明自己的枕边人也比自己先走了。
“你说的对,我还是有些贪心的。”
最后,在朱高炽死前的一个月,洪熙帝在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个最激烈的措施,即把京师迁回南京。
此举是夏元吉和其他高级朝廷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转移出来的策略的部分行动而强烈要求的。
洪熙帝自他登基时起,显然已有此意,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洪熙帝对先帝的北征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北京;此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
另外他还关心维持北方作为首都的费用,这项费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国东南的负担,也使各官府部门难以应付。
“哎,不对啊。”徐妙云当即出声道:“高炽继位没多久,怎么就死前一个月了?”
朱棣也反应过来了,他儿子当皇帝的时间未免也太短了些。
“肥胖会影响人的寿命,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王布犁给徐妙云解释了一遭:“更何况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需要更多的精力,都是会熬人心血和精气神的。”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就病逝了。
朱元璋在一旁掰着手头数了一下,大孙子高炽继承皇位都没满一年呢。
朱棣也未曾想到他好大儿竟然连五十岁都没活到,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全然忘了方才他一个劲的骂着逆子之类的话。
“如此说来,人绝不能过胖?”
“当然了。”王布犁看着徐妙云:
“方才高炽的身形你也看到了,比你这当娘的都宽两个半,你的五脏六腑负担如此之重,就算郎中诊脉说出来的话,那对于身体也不是什么好词。”
徐妙云轻微点头,看样子今后自己得注意高炽的饮食了,且()
不可让他的身体过胖。
“你方才所说治理国家是熬心血?”
朱元璋盯着王布犁突然反应过来了,因为朱高炽这个太子当的跟他儿子朱标没什么区别。
相比之下,朱标比朱高炽还要更累上一些。
朱元璋心想自己儿子是不是也是劳累过度而亡的?
可是他自己也没闲着,只不过是把一些不那么棘手的政务交给太子处理。
他还一直活到七十多岁并且坚持处理政务呢!
所以朱元璋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比儿子更累,怎么儿子就先遭不住了呢?
大明皇帝在寿数上怎么一丁点都不漫长!
“难不成这养生得从小开始?”
王布犁没有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毕竟依照老朱这野草般的出身,能在元末那种情况活下来,身体指定都挺棒的。
朱标也算不得什么温室里的花朵,但是生命力是真没有老朱强。
“布犁,你说句话啊!”
“是吧。”王布犁假模假样的给了朱元璋一颗定心丸:“养生只是辅助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别太累了。”
他相信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不可能停下来休息。
为了治理者来之不易的王朝,一个一个都会熬干了自己的心血和精气神。
所以王布犁只是嘴上说说,也不会力荐。
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王布犁丝毫不担心朱标不会早死,朱棣没法上位的事情。
他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朱雄英这个孩子,能不能熬过生病的这个大关。
朱棣听到这话,心里一惊。
若是大哥不死,他岂有上位的机会?
所以他看向一旁的王布犁,见他脸上依旧没有什么情绪表露,又暗暗的松了口气。
人的寿数乃是上天所定,岂会因为一些养生手段,就能破解的?
要真是能行,那历史上长寿之人必然极多。
如此一来便成了寻常事,怎么会在史书或者县志上记载?
朱元璋心里想着太子的事,并没有把心里话说出来。
此时朱家父子两个人心里各有想法,徐氏心中想的则是儿子身体的状况。
王布犁就是一副看戏的模样。
倒是朱棣咳嗽了一声,恢复现场的氛围:“妹夫,你瞧方才你说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