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杀人案,都仿佛是一把 钥匙,能够开启别的房间,在那里, 她能够找到和案子毫无关系的事物。”
——森博嗣《死亡幻术的门徒》
晚上依旧是慢吞吞地回到了家中,以最慢的速度吃完了晚饭后,再回到次房里的书桌旁,将要做的作业全部摆在面前,我就用手托着头,开始睡觉。
伴随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响声,渐渐地,我融入了自己的梦境。 在梦中,我再次回到了那个诡异的时刻。
我使劲儿冲开了门。此时真凶仍待在密室中,我却丝毫未觉。他们利用了黑暗,麻痹了我的神经。
手机散发的微弱的光斑在黑暗中漫无目的地游荡,光斑最终落在了一个摇曳的物体上。我紧张地走近这个仍在以极小振幅摆动的物体。
在梦中,我再次见到了尸体。
诡异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我的耳中被迫塞入了音符。确实,在那个时候,除了琴声,我什么东西都听不到了。凶手应该就是趁着那个时候逃跑的。
不知不觉间,我醒了,右手被头压得几乎没有了知觉。我甩了甩混沌的脑袋,又活动了一下已经麻痹的右手。看看时间,原来才20:00,看来只睡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一晚上要熬的时间还很长。反正最近也没心情看小说,干脆我就自己思考一下卢月的死。
如果真的不是自杀事件,而是谋杀案件的话,那么作案手法应该只有如江风所说的那样。
毕竟越是不可思议的事物,越有着简单的本质。凶手便是音乐教师孙俊辉和另一个人。
而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要利用所有已知的线索推理出另一人的身份。
一般的凶杀案无非就是抢劫杀人、误杀、仇杀、情杀。
这么有计划的案件,首先就可以排除误杀;如果说劫财,卢月在学生中并不是特别有钱,再说了,抢劫杀人有必要布置密室吗?那么劫色?同样的,劫色杀人也没必要布置一个密室啊;仇杀?莫非现在学生之间真的会衍生出必须索命才能泄恨的深仇?
说实话,我真的不相信。那么就只剩下情杀了。也许凶手就是卢月现在的男朋友,至少在目前看来,他的嫌疑是最大的。
在这里,我不禁想到很重要的一 点:就是实施密室杀人的必要性。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痴迷侦探小说的“疯子”,至少没有疯狂到非要布置一个密室杀人来表现自己对侦探小说的狂热。那么,凶手之所以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而布置一个完美的密室的目的就应该是伪装成自杀案件了。
可是,有这个必要吗??其实用心想一想就不难发现当中的矛盾。伪装自杀就一定是想排除自己的嫌疑,那么孙俊辉已经有了不在场证明,况且想要完成这个密室的话,孙俊辉就必须让自己待在案发现场。
这样的话,便会使自己成为案件的重要人物,到时候自然会成为警方重点调查的对象,这样反而会使警方愈发怀疑自己。那么布置密室岂不是多此一举?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点兴奋的。
偷偷溜出客厅,确认父母都已经外出后,我马上给江风打了一个电 话,把自己刚刚所想的东西全部都告诉他。
“怎么样,你觉得我提出的这个想法对不对?”我问。
在沉默了一阵子后,电话中传来了江风的声音, “你这个想法是很好,不过可惜你不会继续往下想。”
“怎么往下想?”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还记得我上午跟你说过的‘转移视线’这一说法吗?我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说法,就是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开始往下推理出来的。”
“怎么推理?”
“现在我们可以假定另一个凶手为X。现在已经知道了真凶之一的孙俊辉和死者卢月没有明显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凶手X和卢月有无明显的关系。”
“哦?”我耐心听着。
“我相信,警方在一开始也一定会把谋杀列入考虑范围之中,这点凶手绝对会料到,那么布置密室就一定是为了排除自己的嫌疑。孙俊辉有了不在场证明,但是他却很明显地与案件挂钩。警方在考虑到如果他有不在场证明的前提下,必定会推测有另一个凶手的存在。所以孙俊辉必须以绝对嫌疑的方式介入此次案件,引起警方的绝对重视,将所有人的视线都往他自己那铜墙铁壁般的不在场证明上引去。但由于他当时的的确确不在场,所以不可能有人可以破解他的不在场证明,因此案件势必陷人死胡同。这就是‘转移视线’。不过再仔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