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温和点头,顾念念便把手上的大米抛回了米袋,随后拍了拍手。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先回去吧。等你把人找齐,我们再过来吧。”
说完,正准备抬脚往门口走去。
她刚走动一步,余光便看见温和直勾勾地看着大米。
见温和的反应,她忽然猛地拍了拍额头,差点忘了。
不是谁人都能有空间的,虽说她物质丰裕,但温家没有啊。
于是她又返回到温和的面前,对着他开口:“差点忘记给你报酬,我今天没带钱,可不可以先给你点大米?”
虽说用疑问的语气,但还没说完,顾念念便直接上手了。
正好刚才扒拉下来的大米,懒得再扒拉回去。
温和听到顾念念的话,良好的修养让他下意识的想拒绝,可胃里的生痛却让他咬着唇点了点头。
温家的二少爷并非没有改变,只是隐藏的好罢了。
顾念念在院子周围四处看着,试图找出一个能装的篮子。
院子是她前几天刚租的,一个月只要五块钱,她这也才是第二次来,对布局什么的根本不熟悉。
找了半天,才在许久未用的厨房里找到一个破背筐,刚好能装下三十斤斤的大米。
但是用什么把它遮盖?顾念念想了半天,便看见一旁的温和脱下了外面打满布丁的外套,除了里面更旧跟破烂的里衣。
见顾念念看过去,温和微笑依旧的回答:“祖母吩咐的,以防万一。”
顾念念理解地点了点头,确实,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若是以前的温和三五十斤轻轻松松不在话下,可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吃饱饭的他,在背上大米的瞬间,往后踉跄了一米多。
还好,在顾念念还要扶上他的时候,稳住了身子。
“谢谢。”
“客气。”
两人在院子门口不远的拐角处便分开了,各走各的。
这边温和早就迫不及待的想回家了,而另一边顾念念却反向而行之,往郊外走去。
——
六十年代的京市,除了一环二环其他别的还都还是郊区,除了偶尔两三家人家外,并没什么大的聚集处。
她这是去为了找一个人,曾经在西区推荐她到北区的郭院士,在前两天给她来信了。
让她去京市郊区的蓝村站一户名叫蓝巧儿的人家,她寻思着今天也没什么事,便今天过去看看,也不知找不找的到人。
出了郊区几户密集的人家,顾念念趁着无人便拐进了一竹林,再出现的时候便推着一辆自行车。
衣服上挂着树叶,好一副刚从竹林里面冒出来的样子。而且就算有人看着她空手进去,那也可以说是她之前放在里面的。
骑着自行车,心情都好了不少。耳边传来细微的风声,以及竹林里边传来的水流声,若是没有各地无声的风云,这便是岁月安好的模样。
等她按照地图上只是来到蓝村的时候,已经是半个多小时后了,这此刻已经临近中午,太阳高高的悬挂在空中,晒得她背夹汗流。
远远看过去,蓝村依山傍水,倒有几分水墨画的感觉。
河流的一旁是几百米高的山丘,而另一旁则是密密麻麻的房屋,村子口不远处,一群妇女正拿着衣服在洗,时不时还能听到她们传过来的笑声。
在距离村庄还有一百米的时候,顾念念便下了车,推着车子前行。
那几乎是她刚下车的同时,洗衣服的那群人就看见了她。
白白净净,衣着整齐,就像画本上的大小姐一样,哦,对了,现在可不能说大小姐这个词,得要命。
洗着衣服刚好抬头的蓝二嫂,她今年五十出头,家有两儿三个孙子,人的性子也好,是村里生活跟声誉都不错的一户人。
她看着远远走过来的顾念念便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念念叨叨,可那些话她又不敢说出生,生怕给这个才见面的小姑娘惹下要命的隐患。
原本她以为这小姑娘只是路过他们村,毕竟他们村往里还有不少的村庄,而路就在他们村门口。
结果,小姑娘正直直的向他们走来,蓝二嫂一下子便不淡定了,连忙推了推隔壁的嫂子,说:“蓝图家的,你快看那小姑娘,是不是向我们走来?”
蓝图家的抬头,看过去,惊异的道:“这…好像还真是。难不成又是自愿下乡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