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听到刘茂说鲜卑人会自行瓦解,不只是徐荣,周围一脸八卦听个稀奇的众多军士也都惊了。
而后就是哈哈地捂嘴偷笑,还好大汉军队已经不设置军正官,否则他们这帮人少不得挨顿板子。
徐荣并没有跟着众人一起嘲笑,反而是正经问道:
“阁下说待鲜卑人自行瓦解是什么意思?我大汉精兵强将如云,追亡逐北如同家常便饭,岂有坐视鲜卑侵扰的道理?”
“将军请看今日我辽东郡兵之仪态。”
刘茂没有多说为什么不建议大汉出兵讨伐,先不说鲜卑人来去如风,更关键的是大汉兵马现在是什么样子,你徐荣真的不清楚吗。
当然了,他真正的想法是怂了,窦家毕竟没落,自己调侃两句应该没有关系。
但是要是自己以一介白身指点朝廷边事,只怕明天就要被摘去脑袋。
徐荣下意识地扫了城墙上参差不齐的军力,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只听的刘茂继续解释。
“鲜卑人骤然起家,上来就接手了匈奴这么大一块肥肉,自身制度、文化并不健全,只能依靠劫掠维持草原统治。”
“我听说现在鲜卑各部还是依靠推举来选出首领,如此不成体统,一旦无法选出服众的首领,必然是各自割据的局面。”
……
刘茂说这话并非空穴来风,来自水蓝星的见识让他掌握了极大的信息优势。
他清楚记得,光和四年,鲜卑天骄檀石槐突然离世,鲜卑遂四分五裂,直到两晋时期才因为司马家的蠢货继续做大起来。
大风吹得城头的旗帜哗啦作响,徐荣在众人的低声讨论中沉思片刻,抬头饱含深意地看了看刘茂。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想黔首之中也有如你这样见识卓绝的人,之后有机会必来讨教,告辞。”
看到徐荣大步离去,刘古有些郁闷开口。
“可惜,这人竟然是名司马,如果能得他看重,咱们说不定就不需要在城头杀敌了。”
刘茂微微一笑赶忙安慰了他两句。
徐荣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几句话就看重自己,至少也要等他找人求证了再说。
况且刘茂今天说了这么多,也不过是想和他结个善缘而已,万一将来真碰到什么事了呢。
徐荣刚从城头匆匆下来,便撞见百余位身着玄铁重甲的武士护佑着几人朝城门走来。
“拜见太守”,一见武士当中那人,徐荣立马上前参拜。
边郡司马统领郡兵千人,而辽东常备郡兵也不过五千余人而已,还要分散在几处。
徐荣已然是郡兵中的中高级将官。
辽东太守公孙旭身高七尺,修长的身形配合俊秀的五官,显得威严十足,他当即朝徐荣招手示意。
“伯平,城头兵将可布置好了?贼虏情况如何?”
“禀太守,守城军将已经布置完毕,哨骑已经探明,鲜卑贼虏应当在八千人上下,末将愿领一军人马先行破阵。”
果然只有八千人马?公孙旭心头有些意动。
自己才刚刚上任不久,如果鲜卑贼虏只有八千,到不是不可以出城一战。
大汉雄烈四百年,军威已经深入周边蛮夷肝胆,连带着文臣武将也不像后世那般惧战。
虽然这几十年边郡一直被鲜卑劫掠,但是这些贼虏也就仗着弓马娴熟,攻破城池的事情很少发生。
不过公孙旭还是决定先稳一手。
“吾自有考量,尔等将人马整顿好,随时备战。”
“喏”
“今日末将听了一番有趣之言,有一人说鲜卑贼虏可不攻自溃。”
“哦?还有此事,细细说来。”
徐荣的几句话让公孙旭产生了点儿兴趣,听得徐荣将刚才从刘茂处听到的说完,公孙旭捋须点头。
“这人的说法倒是有些意思,他姓甚名谁,是哪家大族子弟?”
徐荣脸色尴尬道:“回府君,此人姓刘名茂,乃是白身。”
“白身?”,公孙旭的话音陡然高了几度。
“伯平,尔辈痴愚小民之言怎可轻信,这种妄言不可再传。”
“白身”
公孙旭嗤笑一声扶刀便走,徐荣只好尴尬一笑快步跟上,心中却是叹气。
什么时候白身也变成了罪过,明明这人说的有理啊。
殊不知走在前面的公孙旭也在心中不断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