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小县令把自己卷成皇帝(基建) > 分卷阅读87

分卷阅读87

苏平听两人汇报,直呼内行啊。

一个人贩子就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给拉动了起来。

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同一时间,县学那三十多名参加院试的学生也在雨停之后由张先生领着去了府城。

到了府城之后又与各县的学生汇合,一道去了省城。

睡觉的地方也早就由孙知府差人安排好了,一部分人住在安乐郡的商会里,另一部分人则住在提前租住好的小院里。

孙先生这次没去,留在县学看家。

同时,着手开始操办各乡镇学堂的事情。

养老院已经投入使用了,虽说最先住进来的不是老年人,但也算是正式开业了。

再加上还有一个来月院试成绩就出来了,按照苏平先前的建议,这批童生不管中没中,都要在新建的学堂里面任职两年。

如今已经确定了十二处学堂。

桌椅这些,木工场已经做了上百套了。

再有百十来套应该够用了,若是还有缺的,木工场这边速度倒是很快。

据送行的黄大个回来说,这次光是安乐郡就有童生七百余人。

本省一共八个郡,起码得有个四五千人,可每年的秀才录取人数却只有七八十名,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也不过才102人。

在几千童生中想要脱颖而出,苏平其实没什么信心。

不过该办的事他都办了,该做的努力,他也做了。

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另一边,雨停了之后,许木匠就开始找贾老爷子谈心。

陆陆续续抽出时间去了七八次,总算把老爷子给说动了。

贾老爷子决定亲自带徒弟,但是有二个条件,自家的两个孙女得跟着,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要在衙里谋个差事。

苏平与贾老爷子那不成器的儿子见了一面。

三十来岁的年纪,生得老实憨厚,是村里有名的老好人,谁家有什么事他都肯去帮忙,也想着父亲学习做泥塑,可惜眼睛会了,脑子和手一直跟不上。

苏平倒是觉得他和黄大个挺像的,只不过没黄大个会来事儿,回头问了一下黄大人,黄大个道:“行啊,反正我与老雷头总往外跑,有时候货多了还要自己卸,老雷头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做不了,他要是来了刚好跟我搭个伴。”

就这么着贾耀春便与黄大个搭上了。

忙完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苏平总算有机会找孙太太和张太太聊天了。

自打上次琢磨这事之后,便一直没机会找两人,如今趁着大家各忙各的,他这边抽出点时间,把自己的想法与两人说了一下。

一是关于让女孩读书的事。

二是招聘女工跟着贾老爷子做泥塑的事。

三则是让女孩读书的事。

要是在村里实行不来的话,他是计划着,给招聘过来的女工每天学习一个时辰的机会,先让就由张先生或者孙先生抽时间来讲课。

学的其实不深,只要识得字便成,若是有女孩想学木雕、算学,这些都可以请专门的人来教,不过这些都由两位把想学的人员记录下来。

同时一定要大力宣传,女孩读书的好处。

孙太太咽了咽口水,“女孩儿读书?”

苏平点头,“嫂子觉得怎么样?”

“很好,非常好!”

孙太太是真心觉得好,她小时候也想去读书,瞧着哥哥们都背着书包去上学,在大人面前仰着头背自己学过的书。

可惜她也提过,却被父母无情拒绝。

有一句话,至今都记得清楚——女孩读书做什么?哪有女孩儿读书的。

后来嫁给孙主簿,两人生了一儿一女。

孙太太大儿子读书理所当然的事情,待小女儿也想读书时,她以为孙主簿会拒绝,岂知他一点没拒绝,反而抱着女儿一字一字的教。

孙太太当时又激动又心酸。

每次孙主簿带着孩子读书时,她便在旁边仔细地听着,孙主簿大概瞧出了她的意思,在空闲时便教她读书识字。

可孙太太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毕竟是少数。

就像儿子长大了可以去私塾,再大一些要是成绩好,也能去县学、府学,甚至拜名师,可他们这个小县城,却连一个让女孩读书的地方都没有。

除非家里有父兄是读书人,女孩还能跟着沾点光。

要么就是有钱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