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件。
1603-1618年阿拔斯一世统治的萨非王朝与艾哈迈德一世统治的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了第三次战争。战争在1603年爆发,1618年以萨非王朝大获全胜的结果告终。波斯沙阿阿拔斯一世委托了英国人罗伯特·舍里(robertshirley)和大臣阿拉威尔迪汗实行军队现代化的改革。萨非王朝在1603年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并在1604年取得胜利,迫使奥斯曼帝国要归还以往侵占的土地,包括巴格达。 萨非王朝在1605年再度取得胜利,将势力扩张到幼发拉底河以外,迫使1611年要割让希尔凡和库尔德斯坦。战事在1614年暂时停止,战事后来重启的时候,阿拔斯一世在1618年于苏丹尼叶城附近彻底击败了奥斯曼-鞑靼联军,双方签订了对波斯相当有利的条约,结束了战争。
17世纪开始,俄国为了向黑海海峡与巴尔干地区扩张,与土耳其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初期战争主要限于俄土两国之间,战区集中在巴尔干、克里米亚、高加索等地。19世纪后,引起欧洲一些国家干预。俄土战争多次发生,其中重要的有十次。俄土战争中,俄国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二百四十一年,平均不到十九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
奥斯曼帝国社会结构以米勒特统合多样性人口。米勒特是宗教组织,可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建立各自的社区,在苏丹的保护下能保留宗教法律、传统及语言。米勒特制度是帝国长治久安的关键。早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法纳尔人已享有多方面的权利,帝国欢迎犹太人来定居,故帝国对民族差异有相对较高的宽容,有能力消除种族隔离,然而,米勒特制度并没有同化能力,使得在民族主义崛起后成为了一个弱点。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证明奥斯曼化及一次和二次立宪时期政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