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我之见闻 > 第二章 救苦救难

第二章 救苦救难

持生活的难。

旁边坐着的人闻言道,吴大圣人,世道再难,可人都要过日子,北边打起来,又有天灾人祸的,听说洪水过境,地里的庄稼都被淹了,西边的蛮人已经攻破大胜城,要我说你不如多做点好事,

年七一听这话,气的脸色通红:怎么,朝廷叫你捐粮食,你跟个缩头乌龟似的躲在女人的房间,一躲数十日,孬种,连两万石粮食都出不起

说着风凉话的王六开口:老朽活了六十有一,这家起那家落的,生死看淡,反正今年我家里行伍的男丁都死光了,就剩下我一个,就是你们这样下三滥的东西哄骗,瞒着哄着,在前线没粮的将士,硬生生被拖死。

你说谁呢

就是你……

我家基业是我家世代积累,辛辛苦苦挣得。每年出钱出物给边军,你猜怎么了,临阵脱逃,跑了,让了三个城池。软骨头贱骨头。可耻,可恶,大家伙评评理,这样的边军,我…

对,我们大家伙就敞亮了说,边军是孬种。王六你那几个儿子,怕不是脑子笨,不学学他们的长官。跑了还有的活……

我日你祖宗…

…拦住他…

打了起来,这帮人赶紧拉架。又因为拉的拉,有阴私趁着这时下黑手。场面一片混乱。

到最后,还是来了提着刀的人,才将这群已然分成两派的人给压住。

不能动手,嘴里也动作不停,互相问候对方十八代祖宗。

这热闹,是我上京的朋友带我去瞧的,原来只是我发小做东邀我去听书,来体验上京的风土人情。吃喝玩乐一溜儿地安排全了。

只是这热闹大发了,他们这群人闲着无事便坐下瞧瞧。

到了末了,尘埃落定后,才换个地界去耍。

徐熙来摸一块点心往嘴里塞,一面听着梁启的话,一面心不在焉地想着向梁文漾怎么讨点利息。

瞧瞧他这好侄儿,哪是谈闲,明明这儿话里有话,学着冠军侯:家国不安何以为家。

徐熙来吩咐一旁候着的仆人,捧来一盘清水并着。他先用手帕擦去嘴角的糕点碎屑,再仔仔细细地净了手。后捧一盏清茶浅浅啜饮着。

他一边喝着茶清口,一边漫无边际地想着:梁家这小子,在外读书读了几年,长了见识。简单是糊弄不得。不像从前街西边一根糖葫芦就能把他爹的老底给掀了,不如想个法子委婉地出口。

梁启半天等不到世叔说话,也不着急。慢悠悠地喝着这雨前龙井,赏着他爹费了大把劲置办的园子。虽是从小在这长大,一草一木都十分熟稔。但抵不住离了好一段时间未曾回来,他在上京的时候,最念着的是他娘一手好手艺和他的家人。

刚到书院的时候,并不觉得有甚不如意的。娘担心路上风餐雨宿,怕他吃苦。给足了银钱,派了两个机灵能干的小厮一路照顾,又去信给她在北平的娘家舅舅问好,希望到了那不要两眼一摸黑,好让他有个依靠。而爹因着他不愿意接了家里的担子黑了好长时间的脸,出门的那天也没送。

但他读书的时候,身边最得力的人是爹早年救下的一个乞儿。

玩乐有专门的人作陪。把他的生活方方面面安排地妥妥帖帖。

衣食不愁,不须为两斗米折腰。梁启就想着,我得找个乐,做学问也好,他被同乡拉去看了武状元。那少年人不过十九岁,拒了皇帝的赐婚,去了边疆,

根深蒂固地刻着要做个读书人,这是梁家人的奔头。君不见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梁启小时候坐在床头上玩九连环,老太爷坐在铺软垫的椅子上。一只手伸过来轻轻地摸着他的头,道:我的乖孙儿,你要好好读书。做个秀才老爷。这

说着两行热泪下来,才五十岁的人生出满头白发,脸上的褶子盛不住他的悲苦,老态龙钟。

如今老太爷已经逝去多年,梁启又知晓过前尘往事。便了悟为什么老太爷一辈着念着子孙要读书。

读书可以明目,这世间的妖魔鬼怪无所遁形。

这盏茶吃的有点长,谁也不愿做那先开口的人,露了怯,叫对方寻了错处驳了去。

徐熙来默默盘算着,不谈那梁老小子,就为他宝贝侄女,也要说上一说。

轻咳一声,算作开场:贤侄,你去书院读了几年书,眼界也开阔许多。天大地大,有自己的想法世叔本不该说什么,只是你段家妹妹可怜,早早没了娘,靠你段世叔一个人拉扯大。如今姑娘长大了,到了许配人家的年纪。你段世叔也不着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