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吱呀”一声,于积福探出半截身子来招呼大家开会。编辑部几大要员拿了本子和笔过去主编室,鱼贯而入。通常,其他部门的人员是不参加评报会的。主编室有二十多个平米,窗明几净。镶着茶玻的大落地窗,可以一览深市的恢宏市景。 叶秋惊诧地发现:国贸大厦后面又拔地而起几座新楼。他感叹着深市市政建设的成就。
空调 “咝咝”地响着,室内温度宜人。于积福坐在高靠背的老板椅上,手里把玩着笔。这支钢笔跟了他十多年,是他的至宝,从不让别人沾手的。据说,是一个和老舍齐名的大作家送的,是谁,叶秋忘记了。主编室沿墙都是大书橱,里面排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墙角处,有盆兰花,正吐着蓝色的花朵,让室内暗香浮动。书和兰是构成雅致的要件,它们像是一对孪生姐妹相得益彰。叶秋不禁想起韦应物的诗句来——兰章忽有赠,持有慰所思。
叶秋、李红、田泽、赖伟球、刘倩散落在于积福对面的真皮长沙发上,打开手中的笔记本子和笔,准备接受领导的垂训,各自脸上都有一副认真劲儿。于积福最讨厌他讲话时,不做笔录的人。报社创刊五年来,员工进进出出不下百位,现在在场的这几位,都是大浪淘沙、真金火炼式的人物,深谙于积福的脾气。
大家大概从来也没认真做过会议记录。于积福是那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主子,说话爱跑题,一个问题没讲透,又扯到另一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上,常让大家顾此失彼、啼笑皆非。好在大家已经习惯了他逻辑思维的混乱。
众人开会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察言观色,看看于积福今天那张脸是阴着还是晴着。今天还算不错,他脸上有笑容,大家吃了定心丸。哪天,他要是不高兴,劈头盖脸臭骂大家一通,会就算开完了,报也不评了。几位编辑里就数小赖被骂得最多,好在他脸皮有城墙厚,三把叉也戳不透,挺能能扛得住的。
于积福开口:“大家谈谈这期报纸,既要谈成绩,更要谈不足。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毫无顾忌,畅所欲言。来,李红先谈一谈。”
“我觉得这期报纸总体感觉挺好!”李红陈词滥调的开场白,“一版抢了不少好新闻,甚至连特区报、商报这样的大报也没能挖到,但是,尽管我跑了不少政府部门,仍有些单位不配合,说我们报纸影响力小,造成新闻报到深度、力度都还略显不够,独家新闻也不太多……”
李红惯说似是而非的话,先强调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然后摆出客观上的种种不利因素,她深知于积福的脾气,你成绩谈得太多,他会觉得你不谦虚,缺点谈得多,他觉得你这人,自己都不觉得好的文章还往版面上排干什么,于积福是个很难伺候的人,她得小心应付,所以,谈起话来,进三步退一步,犹如在薄冰上跳舞,脚尖着地踮着走。
于积福皱下眉,这是他要发作的征兆。尽管李红小心翼翼,觉得自己的话无懈可击后才说出口,可仍是一棍捅在了马蜂窝上。于积福打断李红的话说:“报纸刚创刊的时候,我出去跑新闻,开始人家也不理我,我赖赖叽叽地磨,后来,跟许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混熟了 ,一到出报日子,人家就把材料给我备好。有时候,我一天要跑八家单位的,哪像你们现在这样 ,出外跑新闻有汽车跟着,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幸福得很。我那时,一个人骑着辆破单车 ,脖子上吊着架老“海鸥”牌照相机,满城疯了似的跑。”
他最烦李红说报纸影响力小那句话,几年下来,吃尽千辛万苦才有今天。
李红眼看于积福变了脸,话飞在半空又改了道,虚咳了一声后转了风向,说:“不过, 市委宣传部张部长夸我们这张报纸头版新闻稿标题起得新颖、别致、有创意、与众不同、挺抢人的。”她的瞳孔可以随着领导的情绪改变颜色。
小赖也在旁边附和道:“题目是好,是好!”
这期报纸头版上的标题大多是于积福重新拟就的,李红和小赖显然是在拍他的马屁,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于积福脸色缓了下来,有了一些快意,他说:“我为什么要狠抓标题,一张报纸,人们第一眼看的就是标题,能不能抓住人,吸引住读者,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你们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广州日报》的一版标题就起得不错,没事的时候要多琢磨人家是怎么整的。以前,我们报纸出过一回差错,头版头条发了一篇叫‘市宣传部举行表彰大会 ’的文章,中间掉了一个‘彰’字,大样、小样从编辑到校对竟没一个人发现,这报纸印出来,让人猛一看,以为开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