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搁几天,杨然的诗发了《深市文艺报》副刊头条,且配了醒目压题图片,标题用大三号的综艺体,挺吸引人的。叶秋在旁边写了一个千字诗评,大力度推出了这位新人新作。
说来也怪,叶秋自己写的诗,恐怕自己一首背不周全,而杨然那首《翅膀与你》,却久久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空中拴着梦的翅膀
漫过眼眸的门槛
人类的千万只手要飞翔
爱情的天空如莲
那种陶醉
伏在翅膀翻飞的背景里
永远的你
风在发际 云在发际
夕阳在发际
早晨进办公室时,叶秋心情很好,尽管昨晚与杨然煲了半夜电话粥,仍觉精力充沛。 自杨然诗作在《深市文艺报》上刊发发之后,他俩成了朋友,晚上常电话聊天,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女人是水,能让男人滋润。自从叶秋圈里多了一个叫杨然的人后,他爱屋及乌,看一切事物都慈眉善目的,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力气。
他跟同事打了招呼,泡了茶水就着,坐定在办公桌上吃早餐。
“吃什么好东西?一人蒙脸在那猛叉,头都不敢抬一下。”刘倩坐她自己办公桌上说。
“噢,早上买的小笼包子,你来点。”叶秋扬着手中一次性筷子。
“不了,那点包子哪里够吃的,你自己咪唏吧。”刘倩玩着鬼脸。
叶秋一个人生活惯了,自己从不开锅做饭的,一天三餐在外面野吃,想吃什么买什么。 他坐在那里想着昨晚的事。杨然在电话里邀请叶秋周末去蛇口玩,她请吃饭。她兴奋地 告诉叶秋,她发表的那首小诗在单位里引起不小的轰动,让她着实露了一次脸,出了一回风 头。虽说诗作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没了她什么事,但为了感谢老师的栽培,她得有点表示, 贿赂一下叶大编辑。
杨然和叶秋熟悉之后,就不再老师长老师短的,早已经直呼其名,让叶秋大为光火,说你杨然也太不仗义了,诗歌刚发出去,您就成了你,别像相声里所说的那样,过几天呼我为尔,你这个没心没肺没有人情味的家伙!
两人还未谋面,但电话里已不避讳什么,相互间爱一松一紧开些玩笑。两人约定在蛇口约会,已是瓜熟蒂落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时候,主编于积福腋下夹个老板包闪进办公室。他是个忙碌的人,一年到头闲不下来。他是那镇妖符,一进门,有些嚣杂的办公室顿时冷清下来,刚才还交头接耳的几位同事 ,各自端直了身子编起稿子,人模狗样的让人忍俊不止。
编辑部一共五个人,两个副主任,三个兵。叶秋和李红都是副主任,这一年多来,相互 较劲顶了牛,谁也没有被扶正。李红是一版要闻版责任编辑,田泽管了二版,三版副刊由叶秋兼着,四版由赖伟球负责,刘倩是美编。叶秋和李红是死对头,两人结下的梁子由来日久,早已是报社里公开的秘密。叶秋和沈倩关系铁,靠得近。李红和小赖是一系的。田泽则走中间路线,对谁都不偏不倚。他小眼睛常躲在近千度的近视厚镜片后面,谁也看不清他脑子里整天琢磨些啥。不过,尽管如此,面子上大家还过得去。
“这期报纸出了,按惯例,早上十点钟开个评报会,大家碰下头,没什么要紧事,大家 就不要出去!”于积福的话落到诸位的耳眼里,人却风风火火地从桌与桌的夹道里飘了过去。 他的办公室靠里边,是套在这编辑部大房间拐角上的一个小房间。于积福近一米八的大个头 ,精瘦,有着一张粗糙的脸和一双粗糙的手。许是当秘书时间长的缘故,人前人后爱虾着个腰。 这张报纸能有现在这个规模,也真够难为于积福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靠了于积福那三寸不烂之舌。这可不是一般人学得来做得来的,世上有傲骨的人不多,有傲气的人倒不少,可像于积福这样看起来既无傲骨又无傲气的人确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叶秋的心底,他觉得于积福这个人不是凡人,是个能干大事情的人,他不仅想干而且能干敢干。有一句文革时期的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被他拿了来当了座右铭!他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拉不回头,他有着一种不撞南墙死不回头的邪乎劲。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少人挺嫉妒于积福,看他每天吆五喝六的很不顺眼。于积福本人也不是个无缝的蛋,他这人特爱摆谱儿,好大喜功,局里有点屁大的事,他都能给吹成五颜六色的气球挂在半空里招人眼。一辈子也改变不了他那当兵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