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寇准、包拯都有些失望的看着夏卿卿,这个时代生产力太弱了,亩产一千斤都是神话,三千斤,这孩子吹牛吹大发了。
“亩产三千斤是我最低的预估。”石破惊天,朝堂众人都目瞪口呆的看夏卿卿口出狂言,就连想帮端王说点好话的官员都望而却步了。
端王看着自己的小媳妇,心想媳妇你也太自信了吧。
“官家,夏侧妃一定是听某些人说西南干旱,才在这个关头说有抗旱粮种,此物长的奇形怪状,从未见过,怎么能吃?端王夫妻居心不良!
而且亩产三千斤,古知今来闻所未闻,端王侧妃怕是犯了欺君之罪!”英王一派的官员像疯狗一样,这个功劳太大了,他们不想夏卿卿做实这个功劳。
夏卿卿微笑,“这位大人,你就直说某些人是端王得了,何必还暗指呢
我的居心?此物是我的嫁妆,我觉得此物味美多产,想充当女红之礼敬献翁姑。
苞米最多三个月就成熟了,事实胜于雄辩,不是我光说是多少就是多少。
大人,天下物种何其多,你都见过吃过?
我还想问问这位大人是何居心,劝课农桑,是国之根本,连我一个小女子都知道,大人连连揣测,是想阻止大宋农业发展吗?
父皇,儿臣听说有别国奸细在朝堂当高官,说的怕不是就是这位大人吧?”夏卿卿几句话把这位大臣推到不利之地,大家都是张嘴胡说吗,那就一起说吧。
吓的大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仁宗磕头。“官家,万不可听信端王侧妃胡说,微臣为国为民,从无私心。”
夏卿卿笑,“大人为的是哪国的民可不一定喽。”
夏卿卿一副气死人不偿命的样子,直接把这位大臣气晕了过去。
朝堂众人很多都是大地主出身,就连英王一派的人都是一样的,夏卿卿这么说,直接触动了这些人。
“官家,微臣认为夏侧妃说的有理,国之根本在于农业,如今西南干旱,民不聊生,真有如此神种,是天佑我大宋,可解困万民之饥。”寇准对着仁宗说。
仁宗点点头,也表示认同。
“父皇,我得到的种子不多,亩产多少斤,抗旱不抗旱,是这株植物自备的属性,当场验证却是难,
但是苞米能不能吃,很好验证,请父皇让御医查看此物在烹制前后是否有毒,儿臣现在当场烹制,愿意亲自试毒。”
仁宗看着自信满满的夏卿卿,传了御医院的院正过来验证,当场让小黄门按夏卿卿的指引在大明宫的殿门口支起锅,放水,等着烹制玉米。
众大臣鸦雀无声等待御医验证结果。
“回官家的话,此物无毒。”院正在众人的注视下淡定的开口。
“好!”仁宗抚掌。
英王一派的臣子脸色黑了一半。
夏卿卿亲自把整根玉米杆折断,把玉米杆上的六根玉米棒剥好,放到冷水里煮制,没到半个时辰,煮熟的玉米清香飘满了整个大明宫。
“好香啊!”众人沉醉的闻着玉米清香。
夏卿卿端着煮熟的六根玉米进殿,煮熟的玉米在殿里阳光的折射下,闪着莹润的光。
夏卿卿拿起一根玉米,一口咬下,享受的眯起眼睛,玉米刚摘下来的时候最好吃,香甜软糯。
端王看着也眼馋,拿起一根,和夏卿卿一起吃了起来,自带甜味的玉米当场就把端王征服了。
“父皇,此物很是软糯甘甜,汁水饱满,越嚼越香,比儿臣吃过的所有的米粮都好吃。”
端王吃完一根已经有些饱了,但是玉米味道甜美,还想再拿一根吃。
“父皇,儿臣还想试一根。”说完手伸向盘子里剩下的三根玉米。
被官家一巴掌把伸向玉米的手拍掉,这时候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东西能吃,看样子还很好吃。
仁宗也拿起一根,打算要吃。
“官家,您万金之躯,怎可冒险,还是让微臣试吃吧。”寇准咽着口水开口阻止。
众大臣跪了一地,纷纷出声阻止仁宗吃玉米,也纷纷表示可以替仁宗试吃。
“有没有事,朕一试便知,朕的儿媳,亲封的武烈夫人,朕相信!”仁宗的话一锤定音。
朝堂众人都纷纷看向端王夫妻,端王有此贤妇,是入了官家的眼了,看样子端王未来不可限量。
英王一派官员急在心中,端王如果得了官家看重,对英王继承大统必有阻碍。
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