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问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接下来孙钰就要专心搞事业了,安居乐业嘛。戚风蛋糕的烤制过程又经过了几次实验,已经基本成熟了。接下来孙钰跟王氏一起去了一趟县城,一来家里还有些东西要添置,二来也踩踩点,以此决定自己第一次摆摊卖蛋糕是去县城还是就近去镇上。比起镇上,到县城的路就远了不少,如果徒步的话,得走上差不多一个时辰,这还是不负重的情况。所以孙钰和王氏选择了先走到镇上,再搭牛车去县城。镇上专门有人做这个营生赚钱,单程每人10文,如果大家不背东西,大约每趟能坐10个人,但是要是有人带了东西,就大约只能坐6个人左右了,因此一个背篓的货物也要收10文钱,这也是孙钰想等有钱了就买辆骡车的原因。自家如果要用,就可以多放一些东西,即便平时不用,也可以去镇上赶车挣钱。为了早一点到县城,娘俩早早起床,做好了早饭就赶紧从家里出发了。到了镇上,天才大亮,镇上的店面还没开门,不过那些早饭摊子却已经忙碌了起来。两个人一商量,每人买了一副大饼油条,因为路上时间久,不敢喝太多,就两人要了一碗豆浆。喝着豆香味浓郁,热气腾腾的豆浆,孙钰顿时觉得整个人都被治愈了,早起的困倦也都被驱散。这是自己前世小时候喝过的味道,长大以后喝的豆浆几乎都没什么味,妈妈说那是因为后来用的豆子都是国外进口的黄豆,豆味都很淡。果然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适合中国胃的。虽说这里的平行宇宙,不过感觉这个地区应该也是对应了中国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里的文明与华夏文明高度相似。这样一想,还真是应该庆幸自己穿越到了这里,不然就更惨了。吃完早饭,他们赶紧到镇子门口的地方,王氏还是去过几次县城的,所以知道哪家牛车干净,车夫和善,早早就付了钱占了位子,不一会儿时间就凑满了10个人出发了。牛车速度不快,有节奏地一颠一颠,孙钰很快就开始打瞌睡了,王氏看着她,心想到底还是小孩子,就轻轻地把她的脑袋拨拉过来靠在自己肩上。一路无话,到了县城门口也不过辰时二刻(早上八点)。大家都跳下牛车,各自进城去了。镇县之间往返十分频繁,只要在申时结束前(下午五点)到这里,就都能搭上回镇子的车。
孙钰心里有事,她想先卖一两个方子到酒楼或者茶楼,手头好有一点本钱,但县城的规模比镇上要大了很多,所以她没有急着自己去找,而是先找了一个杂货铺,买了一些油纸,还买了几样干果蜜饯,边付钱,边跟伙计打听城里有什么有名的酒楼和茶楼。一般当伙计的人,都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而且多少还有些八卦心,于是不一会儿的功夫,孙钰就知道,县城眼下最大的两家酒楼叫八珍楼和繁漪阁,前者是本地有名的钱老板所开。富丽堂皇,菜色讲究的是用料高档,同时还会定期请城中当红的戏班前来表演助兴,或弹琴,或唱曲。二楼还设有包厢。客人么自然是富商巨贾生意应酬或是招待贵客充脸面的居多。而后者听名字就不难想像,自然是以清新雅致见长了。酒楼的装修摆设就是江南 园林的风格。餐馆中的菜品量虽小,但烹制精细,口味清淡,更难得是菜名雅致,颇得文人墨客或是有品位的乡绅的喜爱。虽无驻唱,但却会不定期地举办诗文聚会。不知这家餐馆的老板是谁,曾经请到当世颇有名声的一位大儒前来,虽只是讲了一个时辰的经义,却使得繁漪阁人气暴涨。不过因为两家酒楼定位本就不同,所以这么些年下来也并无矛盾和冲突。至于这茶楼么,时人爱茶,所以茶楼茶肆更是遍地都是,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城东,城东多为经营日用品和吃食的商店铺子,如杂货店,乳品店,布店,酒楼等等,平时人气最旺,所以茶楼自然也就多了。另外一个则是在城南,城南多为富人,平时或会友,或议事,都喜欢约一个清静之地。因着单纯是要找个地方说话,所以最好是离家近些的,不用特地再跑到城东,故而城南的茶楼便也渐渐多了起来。城西多为作坊,如铁匠铺,木匠铺、瓷器铺等等,还有卖牲口的市场和牙行。城北是居民区,大都住的是条件差一些的人家,治安相对也要差一些,不过由于现在的户籍制度非常严苛,人口流动是被严格限制的,一般不至于出大事,也就是些偷鸡摸狗占便宜的家长里短。
打听好了这几家酒楼的情况和所在,孙钰在心里默默计较一番,决定先去繁漪阁。因为她们此时便是在城东,所以很快就找到了酒楼,一进去便有一名伙计迎上前来:“二位是楼下大厅还是楼上雅座呀?” 看起来很是殷勤客气,其实孙钰母女俩的衣着一看便知很难在这里消费,但是伙计并没有流露出一点轻视的意思,和对待旁人并无二致,孙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