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时分,大厨房外围了一圈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不停咽着口水。
“你看桌子上摆的都是些什么啊?看起来和咱们平常吃的很不一样啊?”
“快别说了,小师弟怕是犯戒了,你闻闻这味道能是青菜、豆腐做出来的吗?”
“大厨房的净悟师兄已经去找方丈了,小师弟怕是要被逐出寺了!”
“可是,你们不想尝尝吗?”一个微弱的声音从人群中轻轻飘过。
顿时无数只眼睛聚焦了过来,见是一个才入寺不久的小师弟,众人边咽口水边开始训斥新来的小师弟。
圆墩墩打着饱嗝,对叶薇凉摇了摇手,“不行了,吃不下了,明天再做新菜吧。”
叶薇凉用手撑着后腰,肚子也圆了一圈,“我也不行了,让人把这些菜给舒太妃送过去吧。”
一位看起来颇为老成的中年和尚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将桌子上的菜放到食盒中,准备给舒太妃送去。
人群中又发出一阵声响。
“这活也就慧能师兄能干了!慧能师兄定力最好了。”
永济寺规定晚膳只能喝粥,这样才能保持清修之人身体的清净。
悟净师兄闻着一屋子的饭菜香气,含着泪刷了锅,熬上了粥。
水云斋
叶薇凉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慢慢地走到水云斋主屋,便看见和她一样躺在贵妃榻上,顶着圆滚滚肚子的舒太妃。
一旁锦心姑姑还在劝,“太妃,您晚上吃了这么多,得去院子里转转,要不怕是又要长肉了。”
舒太妃和叶薇凉听到长肉两个,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的肚子,然后又不约而同地往院子里走去。
“天机,今天的素斋是如何做的?你可知本宫已经十多年没碰过荤腥了,这斋菜既能让人不破戒,还能满足口腹之欲,实在是妙得很!”
“太妃娘娘喜欢就好,我只是无意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只是不太会做,寺中有一个小沙弥,很有做菜的天赋,我说他做便成了。”
“哦?你可还记得那古籍的名字?”
“古籍残破,书名已不可见,不过其中还有一些菜没有做出来。”
“为何?”舒太妃急切地问,这可关系到她后半生的生活质量。
“大厨房的菜已经被用了七七八八,再加上我们只有两个人,有些菜还要不断地尝试才能做好,还是需要些时日的。”
永济寺方丈到水云斋的时候,就看见两个人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在院子里溜着弯。
方丈手掌合十道了一句佛号,然后便道,“天机居士今日的举动有碍寺中僧人修仙,还望舒太妃能规劝一二,今后莫要再做了。”
叶薇凉这会又累又困又撑,脑袋也转得慢了,“方丈我们可没有破戒啊。”
“这里是永济寺,寺中只有时蔬瓜果,居士就算想也不可能破戒!”方丈淡然一笑,眉宇间有一种参破大智慧的慈悲。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做呢?”叶薇凉确实不太理解。
“每个人的道心不同,定力不同,所悟不同,自然机缘也不同,若是能给他们提供清净的环境,那他们离参悟大机缘就会更近,反之若是以外物利诱,那自然道心不坚,容易出事。”
“方丈此言差矣,不如我与方丈讲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高僧说,人就像一棵菩提树,坐禅之处就像一面明镜台,时不时地要拂拭一下,这样才不会使尘埃落下,可他的师父听了却不认同,他师父说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没有一物,哪里又会落下尘埃呢?”
方丈听了陷入了沉思,其中的佛法他从未想过,第一次听到好像茅塞顿开。
“方丈若是身在尘缘,自然容易被外物所扰,但若心归佛法,外物又如何能干扰得了佛心呢,况且佛讲究的是大慈悲,方丈不能仅仅看到寺中的僧人,还要看到世间的众生。”
永济方丈不自觉地微微点头,他好似抓住了点什么,却又说不清,永济方丈回到他的禅房参悟一夜未睡。
翌日清晨,寺庙的钟声再次将叶薇凉从美梦中惊醒。
惊醒她的还有一个让人诧异的消息,永济方丈要效仿前朝的玉佛寺做素斋,不但寺中的僧人可以吃,外来的香客也可以吃。
方丈希望在食素斋的同时,将佛家因果、禅修融合进去,不但能普度众生,这更是永济寺的大机缘!
消息一出,京城的世家贵族便闻风而动,一时间永济寺前被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