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的渠道。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相关资料,张阿弟与张顺等人准备已久,就等着机会来临的一刻,现在上下一心的时机到了。希望政府层面的重视,能是闽南筝的转机。
陈玉春的病房内,温暖如春,有许多花朵盎然开放。
陈玉春老人看着那位盛名在外的古筝界明星,他如一朵娇艳绽放的奇葩,闪闪发光,傲然璀璨,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古筝界有此人才,这是古筝界的幸事,天下筝人是一家,他也与有荣焉,但陈玉春教授欣喜之余又不禁艳羡与神伤:如果闽南筝也能培养出如此顶尖的人才那该多好啊!
虽然白天的时候,那位西京来的叫苏媛的女学生说了许多冒犯的话,但话糙理不糙,陈玉春静下心来思索,无不惊叹于那位女孩子的睿智,她说的都是事实,句句在理,且一语中的,振聋发聩。经营企业讲究品牌效应,产品推广讲求名人效应,如今的唐天齐无疑就是古筝界对外的一个品牌和一张名牌,许多孩子因他而认识古筝、喜爱古筝、学习古筝,这便是利用名人达成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让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效应。
再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酒香也怕巷子深,酒香还是要吆喝,且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会吆喝,善吆喝,吆喝好,吆喝漂亮,不但要在民间绽放,还要登入高雅殿堂。陈玉春正是知道这点,才举办“闽筝传承班”,创办“八闽筝团”,想办法带学员们去各大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办演奏会,试图让更多古筝界学子们聚焦闽南筝,关注闽南筝。
只是,下坡容易上坡难,闽南筝的没落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而闽南筝的复兴却是万里长征才开始。
看着眼前的唐天齐,陈玉春的眼睛湿润了,闽筝于六十年代开始走下坡路,而周川于六十年代在秦筝濒临绝响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同样的历史背景,同样的历史时期,周川引领着秦筝走在了文化复兴的前沿,而今秦筝硕果累累,闽筝却果实凋零,周川可以含笑九泉了,而他如果今时今刻离开了,走得也是不可能安心的,对于闽筝的未来,他有太多的放不下和意难平。
见病床上的老人眼角闪烁泪花,双眼直勾勾看着自己,时而雪亮,时而暗沉,唐天齐上前握住老人的双手,安抚他好好养伤,到了下个月他举办演奏会时,他的伤一定已经好了。
而老人,突然反握住唐天齐的手,说道:“小唐,你跟我学闽筝吧!”
老人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
从病房内走出来,徐婷、李灵一左一右走在唐天齐的两侧。徐婷说道:“唐老师,不好意思啊,陈教授他年龄大了,这次又受了伤……”
唐天齐了解地点点头,他虽不是周小津那样,身上流着秦筝世家传人的血,但他是周又商的首席大弟子,这一辈子致力于秦筝事业的发展与传承是他的使命,怎么可能另投师门呢?而陈老先生是业内老一辈的翘楚,不可能不懂行规,之所以犯忌讳大概真如徐婷副处长所说是因为年纪大了,再加上身体伤病。
他就笑笑,当做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就好了。
画安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要请两位处长和唐天齐吃夜宵被拒绝了,明天还要去探访张广军的“闽南筝”筝行,以及张阿弟的“张家筝”,两位处长决定先回酒店休息,而唐天齐却在医院通廊上左右张望,心里奇怪着怎么陈老先生住院,只看到儿子陈元照顾左右,却不见孙女陈千禾的身影。
唐天齐的目光没有找到陈千禾,倒是看到了苏媛。
苏媛将唐天齐带去了那条省级美食街,不过并没有带唐天齐享用周小津招待她的那道“大肠羹”,苏媛心底里总觉猪大肠与美女的组合太违和,猪大肠与演奏家也不般配。但老板拿上来的菜单里,苏媛一眼就看到了糯米灌大肠、苦菜大肠汤两道和大肠有关的美食,再不然就是猪血尾口粳,又看到一排的猫仔粥、鱼仔粥、蚝仔粥、鸡仔胎、蚵仔煎,苏媛忍不住皱起眉头,嘟哝道:“闽南人喜欢吃粥,但这猫仔粥不会用猫肉熬的吧?”
唐天齐噗嗤乐了,说哪能啊?这猫仔粥是有一个典故的,还是一个顶美的夫妻恩爱的典故:据说清朝年间,画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太过严厉,导致新过门的孙媳妇每天都只能吃家人剩下的残羹冷炙,丈夫不忍心爱妻受委屈,便买了几只猫回来饲养,每天打着弄“猫仔粥”的名义,去厨房用鱼、虾、肉等菜肴为妻子作出新鲜可口的饭食。“猫仔粥”承载着少年夫妻的恩爱,就这样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