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少见而闽筝特有的,文物一般珍贵异常。
将古谱整订相传,是老一辈闽筝师父们的生前遗愿,而他终不负老师们的嘱托,在大学毕业、留校执教生涯中,将这些古谱整理、翻译成册,那就是《闽筝曲集》,填补了闽派古筝在中国九大古筝流派中筝谱的空白。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作为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闽筝和其他八大古筝流派都是同气连枝、各有千秋的古筝干流。闽筝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在闽省各地长期流行,闽南一带民间合乐,古筝也是作为领头定拍的主乐器,师父们所在的滨海小城,街街都有古乐馆社,师父们组织的古筝乐馆更是影响力强大,从bj城来的古筝界泰斗曹豫教授在到访师父的古筝乐馆后,不由惊叹闽筝真乃是“乐中筝”中一朵媲美闽省水仙花的“奇葩”。
然而,随着师父那一辈的闽筝人相继逝去,闽筝逐渐没落,虽也有一些孩子在学习古筝,但多是弹奏现代筝曲,鲜少弹奏意境悠远但抒情、缓慢、不好掌握的传统闽筝曲,一大古筝流派早已不复当年盛况。陈教授每次参加全国同行交流会,都要被问一句:“闽筝也是九大流派之一,怎么都没有什么传人?”看到其他古筝流派发展得欣欣向荣,传人辈出,蜚声海内外,陈教授内心很是煎熬。又有一名河南筝的知名教授来闽,希望听一场闽筝演奏会,奈何,偌大闽省竟找不出几个纯正的闽派古筝学生,演奏会没开成,这让陈教授深深自责。未能为闽筝培养大批优秀传承人,是他这个“闽筝掌门人”的失职,古稀老人痛定思痛,不顾自己早已退休,年事已高,毅然着手筹办闽筝传承班。这一干就是十年时光。
十年前,未能向河南来的筝界贵客尽地主之谊,奉上一场完整的闽筝演奏会,如今,由“闽派古筝传承班”演奏员们演出的闽筝音乐会却已经在国内、国外举办过不下百场,闽筝传承总算有了实质性进展,老人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已年近九旬,风烛残年,而闽派古筝在传承上,比起其他几大古筝流派逊色不少,何时才能带领闽筝登上国家舞台?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又有谁来继续撑起曾经的一大流派?
这些都是压在老人心头的重担。
“你说,董秘书长邀请我什么时候上bj?”老人看向他的儿子。
“下个月,具体日期这一两天会通知咱们,爸,但如果您身体吃不消……”
“吃得消。”老人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令他看起来有了孩童的天真与活力,好久没有见到周川兄弟了,届时在bj,他要好好向他请教如何培养传承人的问题,秦筝这几十年在古筝流派里可谓异军突起,成绩斐然,而周川功不可没。
老人内心雀跃着,因为情绪激动,咳嗽了起来。老人的儿子急忙过来为他拍背。老人有些失落,人老了,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像年久失修的机器零件,渐渐老化、病变,越来越不中用了,而周川只比他小了一岁,不知道身体可还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