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啊。
“哼,那咱不妨给那些纨绔子一个机会。”
知子莫若父。
对上小朱委婉提醒的眼神,老朱哼了一声,干脆就以工代赈为题目,考核一下这些功勋之后。
“老二老三是提了个好策,咱也不要求所有人能文能武。”
“毕竟咱当年就讨饭和尚来着,跟着咱起家的,不少老兄弟也是过过苦日子的。”
老朱就想看看,让这些纨绔子去负责以工代赈之事,他们会做的怎么样?
大明建国初期,仗着父辈余萌,在朝中任职的功勋之后比比皆是。
除了一些老朱心里有数,确实有能力的,如小蒋常茂,傅友德之子傅忠。
更多的小官,他数都数不清了。
与其放着这些人尸位素餐,还不如人尽其用一回。
“咱倒是要看看,给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们会如何做!”
反正造战船都不是一日两日能竟之功。
募兵也非一朝一夕。
赈济灾民,重建京师,就当提前给某些纨绔的试卷。
先给他们敲响警钟,让家里长辈提溜回去,紧紧皮。
不能安邦,就去武定国。
大明发展欣欣向荣,老朱眼里揉不得沙子,更不想看着亲眼打下来的大好江山,被这些蛀虫蚕食的千疮百孔!
一句话,尸位素餐者滚!
坐吃空饷,拿着皇粮不干事的,趁机彻底筛上一遍。
谁敢不服,紧随其后都跟着水师远渡重洋,征倭!
让那些磨磨唧唧的文臣,总背后抱怨势力不如武将,说他穷兵黩武。
等把这些文臣家的子孙,全都绑上战车,老朱还不信了,文臣武将还能闹不和!
这简单粗暴的方式,听的小朱扶额叹息。
“是,儿臣遵旨。”
不比小朱一脸如临大敌,好像麻烦缠身的虚脱样子。
朱樉和朱棡看着自己的意见采纳,都快乐疯了。
这是继征倭之后,父皇又一次重视他们的表现!
“嘿,太子大哥,接下来您就能者多劳了。”
哥俩满脸同情地说完,看着小朱背后冒着黑气,笑眯眯地看过来,立刻脖子一缩,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