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灭亡?
不,以后每个在地方官学接受熏陶的“火种”都会到凤阳来。
张成将会组织他们,亲眼见一见这里的种种奇迹。
他坚信,只要看见过更美好更辉煌的新政成果,“火种”们定会争先恐后,率先掀起燎原烈火。
直至将改革推广到大明各地!
“总之,等待,也好比守着树大根深的群臣,指望他们良心发现的好。”
张成扯了扯嘴角,眼中不由闪过一抹讥嘲。
“腐儒和新的学子,两者根本毫无对比性。”
“起码那一张张白纸,可以染上你我需要的颜色。”
今天张成对小朱已经说的够多了,剩下的就要看他自己悟性。
毕竟义务教育,自宋朝开始,其概念多少还是有些超前了。
纵观明清两朝,官学虽已成功推广各地,实际不还因为官学老师的待遇差劲,而名存实亡?
地位低、收入低、陋习还多。
如果不从一开始一步到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后期避免不了的问题,那么义务教育也只是空谈而已。
张成敢拿凤阳官府牵头说事,也正是因为他对凤阳经济实力有足够的信心。
就算年年拨出一大笔教育资金,用以教书育人,培养新学种子,这份长期投资,他支付得起!
时间在一点一滴中过去,张成边夹着菜,边看着小朱纠结的表情。
“老师……其实我明白,您是这布局长远之计,为主持新政,必须做出的决定。”
但光看凤阳一地,还是不合时宜的。
小朱放眼的是整个大明江山,如果全国各地的官府都成立官学,免除学杂费,不计成本栽培学子。
那要耗费的真是天价的资金,他必须好好思量一番,才能做下决定。
张成就知道小朱会这么说,也不觉得失望。
他站起身,看了一眼天上悬挂的月亮。
“夜深了,我送你去驿馆。”
小朱赶忙摇头谢绝。
“不必麻烦了,老师,我自己慢慢回去。”
“我得……好好想想,老师,学生先告辞了。”
看着小朱被义务教育的事烧脑,路都走不好了。
张成摇摇头,“刚说他成长了呢,这看着还是太嫩了。”
说这话时,他心里不由感叹。
倘若真能让大明开始推行义务教育,这可不单单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而计,更是让大明百姓渐渐走向富强。
知识改变命运。
他由衷希望,自己散出的火种,能照耀到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