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明:我!最穷县令,老朱教我贪污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知识改变命运

第一百六十一章 知识改变命运

小说虎 xiaoshuohu.com

小朱一听张成的话,立马张了张嘴,想说什么。2023txt.com

张成却抬手打断他的话。

“你先听我说。”

“我所说的官办学校,在此之前并非没有先例。”

“其实从宋朝开始,便设有地方官学,这些官学的教授,不但要传道授业,同时还需要考核学生的品德与学业成绩,甚至连学校的办学经费也要由教授一人负责。”

这也是后来义务教育的雏形。

至于唐宋之间,国子监与太学,地方官学错综复杂的关系,张成不再一一表述。

反正小朱这种自幼有学识渊博的大儒教导,也不必他从头讲古。

张成就专挑他想说的重点,缓缓道来。

“像这种官府自掏经费办理的学府,就该效仿宋朝设立兼职教师,负责主持地方官学的教育事宜。”

“如宋仁宗时,便曾有天章阁部门教师兼职国子监教师。”

“在那时还有一些地方官学的兼职教师,更是专程找那些学识兼备,却无一官半职的贤士。”

“若有当地官府许可,直接可入地方官学兼职教授,并以此来获得朝廷俸禄。”

“只可惜,如此新颖的地方官学,因宋代尴尬的国家处境,在民间覆盖面积却并不算广。”

若非如此,正史上的老朱也不会大手笔在这基础上,加以充实,脱胎而成新的教育制度。

说到这儿,张成认真地看着小朱。

“自古《礼记·学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系统背书,张成用来教育人的话一套一套的。

小朱一听,也明白张成的意思。

未经雕琢的玉料,必定会难成大器。

人未经过学习,自然不会懂得做人的大道理。

正因此,自古到今的掌权者,开国建朝,欲驾驭万民,全都是先从教育入手。

小朱一听老师说教育的重要性,顿时陷入沉思。

不得不承认,确实很有道理。

现在元廷已灭,蒙古人的存在不再是大明的威胁。

各地战乱不停,多半还有流民目不识丁,煽风就是雨,才会导致今日乱局。

如若老师所言,真的有可行性,让教育从娃娃抓起……

“或许,从根子上就能解决各地百姓对大明统治‘水土不服’的问题。”

小朱眼睛先是一亮,但随后,他就为老师说的,官府办学,学子学杂费全免的问题,头疼不已。

“老师啊,您还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

他可是在凤阳银行当过大堂经理的人。

扒拉算盘他可能不如户部众人,可是这种大项目耗费当地官府的银两,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小朱苦笑着看向张成,还是忍不住质疑,这异想天开的计划。

“老师您有没有算过,单单就凤阳一地而言,若您辖下百姓,真将孩子送到官府设立的官学。”

“学杂费全免,老师的束脩更是由官府解决,那么多张嘴,外加这个学费开支就已经很是惊人。”

小朱保守估计,一年千八百两银子打不住。

若是给学子教授更优厚的待遇,可能两三千两上限也远远不止。

听到小朱认真思索成立官学的重要性,还举一反三质疑这么做的可行性。

张成笑了笑,直接说道:“老大,你忘了一点,教书育人可不是赔本买卖。”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短期看来,可能会耗费银子无数。”

“但三五年不见成效,不见得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殷殷培养后的学子会辜负我们的教育。”

“他们是种子,是继承了大明新学,朝廷未来的希望。”

“十年之后,自有这些学成的人才前仆后继,汇聚点滴萤火之光,照亮这片土地。”

张成静静看着小朱。

“他们是最纯粹的火种,所到之处,必将燃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只要接受新学,耳濡目染的下一代够多。

小朱咬牙坚持到底,还愁十年后手下没有可用之人?

待这一茬好苗子长成,走出去,见识顽固腐朽给这个王朝带来的伤害。

他们会接受,自己的国家从守旧传统中,一点点走向衰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