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钢材需求,通用预制板,也就是此物……”
李祯说着,不忘拉上众人,一块儿去丙区仓库介绍新建筑所需的材料。
户部众人一看那密密麻麻的钢材,还有堆积如山的预制板,可盖多高的房子,段时间内建多少房舍。
唰唰唰!
李泰等人神情立刻发生变化。
王庸脸面却还是挂不住:“水泥是何物,我等上次随驾到韩国公辖下溧水县,就已略知一二。”
“你说这什么混凝土,钢结构组合起来,能比水泥更加结实耐用?”
“这绝不可能!”
“事实上,在凤阳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张成笑着说道。
他环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拉出系统百科,好好给这些自大的户部大佬上了一课。
“真正的新式建筑,所用的材料数目繁多,包括但不限于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建筑钢材、防水材料、绝热、吸声材料、木材、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古圣人有言,学无止境。”
“这些都是前人从未触及的领域,也是我带领工程师和建筑设计师,慢慢摸索而得。”
“又焉知往后不会研发新的材料,进一步降低成本,惠及百姓?”
“而现阶段,我认为唯有灵活运用这些材料,才可用最少的人工,费最小的力气,短时间内建起足够民生所需的楼房。”
李祯在张成开口之后,双目灼热看了他半天,才迭声赞同道:
“不错,张大人所言,正是我对新建筑推崇备至的原因。”
“想想吧,无需发差役劳民,只需要教会一部分工匠怎么造出新建筑材料,搬运至工地加以拼接。”
“无论成本、房屋质量问题,统统迎刃而解不说,综合性价比也能吊打现在所有的房子!”
“不说能和皇宫大内相比,如果再用新材料建一次养济院,我敢保证三五十年不会塌陷!”
这么一来,能省多少银子?
总比一开始压缩成本,只用十一两建屋,三五年修补一次,不行推倒重建来的划算!
“再者,诸位跟我一样,也来了凤阳数日,又是在银行工作。”
“对这里的百姓薪资水平,银钱流水,还不比我更清楚么?”
“寻常大明百姓,劳动十余年,集一家之资才能得十几两银买得起全家合住的房舍。”
“这里的百姓,自己都可以学得怎么做水泥建筑,节省人力成本,回家盖楼建房。”
这种农民工搬完砖,学了技术又捞了本钱再回家建小楼,自然也是张成鼓励的。
不管哪个朝代,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而言,有房才有家。
没有比拥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的屋舍对一处地方更有归属感了。
凤阳官府也是因此,一步步积攒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才吸引更多人到城市做工赚钱,从而拉动乡里,拖家带口齐齐投奔,过上小康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