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的了。他心里一阵激动,而又难以决择。说起原因还是钱的问题。先前买的那两间房的借的钱我们年前才还清,手里没有一分钱积蓄。这两间房价格也涨到了560元。爹实在想不出太好的办法,只好去找村干部商量看看能否只买下其中一间,另一间让隔壁的邻居买下,因为正好他们也是只有两间房。这样让我们两家都凑足三间,花钱的压力也小一些,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是经过沟通后,那位邻居根本无意购买,也是实在无力购买。因为他们家的情况比我家困难得多。孩子都未成年,上面还有一位老人,八口之家只有男主人一个劳动力,连口粮都挣不足。于是这件事就出现了僵局,人家卖房子的可不能只卖一间留下一间呀!要么不买要么两间房子全都买下。把老爹难为得团团转了。在这关键的时刻,大队里的干部们又伸出了援手,他们帮助我们从别人处借来了一部分钱,又从大队里借给我们一部分,记在账面上,秋后从工分中扣除。这样,爹又咬咬牙买下了这两间房。于是我们的家才变成了后来宽敞明亮的四间大瓦房。爹终于如愿以偿,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房子。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年过6旬的爹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很多,又回到年轻时代,爆发出当年爷爷开山辟石开荒建房的劲头来了,他决定把这四间瓦房好好的修复一新。为了省钱,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干。于是爹领着我们利用中午傍晚的业余时间搬石头,挑水和泥,先垒起了一个大院套,修建了鸡窝、猪圈、厕所,在院子里栽树,种菜。室内的修复,这次爹一点也不含糊。他把屋里原来的高梁秸墙壁全部打掉重新间隔。为了保暖,还在后墙从东到西四间房都垒了一道假墙。那时没有砖(就算有可能也不舍得买),可是爹有“妙招”,自己动手托泥坯。夏日的中午烈日炎炎,我们爷儿仨汗流浃背地和泥托坯。爹负责摆坯框子,我和妹妹往坯子里装和好的泥后,爹再用抹子抹平抹光。一个中午加上傍晚,天黑之前,我们一天能托出好几百块。白天我们都去上工不在家,翻晒的任务就落在妈妈的身上了。等坯子半干不湿的时侯,妈妈就挨块给他们翻过来让他们干得快点。下雨了,赶紧把他们收到一起,用一些遮雨的东西盖好,别让它淋着雨。就这样我们全家上阵,忙活了好多天托好了上万块泥坯。爹计算了一下,差不多够用了才停下来。接下来爹又把它们一块一块的垒上了墙。一天垒四到五层,晚上有时侯举着灯还垒,这个活我们不会,帮不上忙,我们只管往家运泥坯子,和泥了。大约又忙活了一个多月,我们才完成这次“装修”的工作。别看爹一辈子只干过的木匠活,可这泥瓦匠的手艺他做起来也毫不逊色。垒好的假墙又直又平,而且非常牢固。整个假墙垒完之后,又把四间房所有的墙壁通通用沙子泥浆重新抹了一遍,都是爹一手完成的,这样一来就跟新房子没有什么区别。我和妹妹高兴地找出一些旧书纸,在母亲的指导下把每间屋子的墙面都糊得严严实实,最外面一层,我们买来了大白纸又糊了一层。这个时候整个屋子显得又白又亮堂,好像还宽敞了许多。惹得屯子里的人个个羡慕的不得了,纷纷前来观看。后来村里来了工作组时,村干部都会专门指名派驻到我们家里住宿和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