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和回忆随意地聊聊天
像聊着某个别人的情节”
那一天,林姗姗的故事就讲到这里。180txt.com
她刻意抹去了一些细节,比方说高二的英语演讲比赛、高三的升学选择,和他们几日前的重逢。我要仔细回想,才能把这些时间轴对上我自己的回忆。
和我猜测的一样,我在这个故事里其实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但在我试图成为参与者的那一年半载里,我竟从未曾意识到这一点。
我第一次听说林姗姗的名字其实是在初一。那似乎是国庆假期的前一天,实验中学为期三天的校运会快要落下帷幕。我向来是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就坐在看台上帮运动员们管着书包,磨磨蹭蹭地写最后一篇通讯稿。
忽然有一个男生翻过栏杆跃上看台,很是自来熟地问我知不知道二班的座位在哪。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似乎已经看到看台另一侧的好友,扔下一句谢谢就飞奔而去。
看台上向他招手的是二班的陈屿和陶佳。那时候虽然我成绩不好,对共享语文数学老师的隔壁班还是多少了解一点。陶佳是二班的宣传委员,班主任一个月起码提了十次二班的板报好看,我才知道是出自她手。陈屿的体育很好,才刚独揽了跳高跳远两枚金牌。除此之外,两人也是常常出现在语文和数学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开学摸底考都有班级单科第一进账。我想,如果年级排名公开,我和他们的名字之间一定隔着很多很多页吧。
果不其然,刚跃上看台的那个很聒噪的男生也问起了他俩的摸底考情况。我隐隐约约听见了他说他们二中和实验中学用的是同一套试卷,说数学考了满分才幸运地排到了年级第三,说很想念和他们一起学习的日子,然后补充道,如果林姗姗也在就好了。
我莫名其妙地记住了这个名字,假想着一个人的消失应该是出于某种玄幻的理由。我装作不经意地打听到了陈屿和陶佳的小学和班级。在我发现后桌的姜楚楚也是他们班的同学后,我旁敲侧击地提了下林姗姗。第二天,她便带了小学毕业照指给我看。
林姗姗和陶佳一起站在第三排,两人都穿着浅色的衬衫裙,领子叠得服服帖帖,一看就是好学生的模样。那天的聒噪男则站在陶佳身后,咧着嘴笑得开心。
“林姗姗是我们班成绩最好的人,当时毕业统考是全市第五名呢。”楚楚说,“我还以为她肯定会来实验中学的,但好像毕业之后就没见过她了。”
我焦急地问:“那其他同学跟她也没有联系了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楚楚摇摇头,“你问她干嘛?”
我赶紧找了个话题搪塞过去,楚楚也就收起了照片,不再追究。
于是,我对林姗姗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很厉害,但是却消失了的人。
再听别人提起她的名字已经是高二,和林轶恒有关。
那时候聒噪男曹健已经成为了我的同班同学,仍然十分热衷于八卦。和喜欢听故事的麦麦不同,我向来不把那些“谁喜欢谁”的传言放在心上。所以当曹健无比夸张地宣传着林轶恒和林姗姗青梅竹马的小故事时,我听到的版本只是,他俩是小学同班同学,很多年不联系了,有人去向林轶恒考证了那些小故事,但他没有承认。
现在想起来,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忽略了每一句话背后的重点。是小学同学,也从小一起长大的灵魂伴侣;失联四年后最近刚联系上,正在进行频繁的书信往来;林轶恒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更像是默认了所有的传闻。
但当时的我满脑子都是英文单词。比起林轶恒的八卦,我更羡慕的是他在年纪大榜上的排名。高二的我刚刚从英语学习中开窍了一点,正在努力地抓住这难得的优势,好让我的成绩排名也往前更进一步。
如此,我对林姗姗的第二印象,是我校学霸无凭无据的传闻里的女主角,是在乱七八糟的英文单词里偶尔向我招手的女孩。
我和林轶恒明面上的交集,其实只有那一次演讲比赛而已。
纵然想过他是理想男友的样子,我却从未付诸行动。
开始是因为我并不太确定自己的这种好感算不算是喜欢。我并不了解他,只是有过几面之缘,知道他姓甚名谁和每次月考的年级排名。
高三后的我更无暇顾及自己的情感需求,我只记得和他相关的,很小很小的几件事。
一次是英语演讲比赛的成绩公布。我拿了省三等奖,虽然没能进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