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息呢?”
描述起来还活灵活现的,就跟趴在各大文会桌下听到似的。
莫非李茂有什么撕裂空间的技巧?
“哼,不告诉你们。”李茂一脸傲娇,斜着眼等二人追问。
林隽冷漠转头。
李茂:“……好啦好啦,之前给一个小乞丐吃的,他后面经常来,我就拜托他打探来的。”
丐帮帮主?
林隽肃然起敬:不愧是你。
--
乾清宫。
刚继任不久的年轻皇帝批完奏折靠在龙椅上休息。随口问坐在殿中等得抓耳挠腮的表弟:“那些举子如何?”
易修武龇牙咧嘴道:“表哥,你让我一介武夫说得出什么好坏?现在京中呼声最高的就是顾宜嘛,你也认识啊。”
文烁转动手上的扳指,淡淡的看了他一眼。
易修武讪讪道:“那小子足不出户,低调得很。要不是知道他报了名,我都差点以为没这个人,哪里探听得到他的消息。”
文烁眼里含着淡淡的笑意,半晌道:“如此也好。”
易修武左右瞧了瞧,贼兮兮地扒到龙案上。殿中随侍的太监宫女纷纷低下头,恨不得把自己装成一根木桩子。
易修武悄声说:“可他去过贾家,我查了,他们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表哥你不介意?”
文烁扒开他的大脑袋,面无表情道:“你都说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我还怎么介意?”他是那样小心眼的人?易修武这浓眉大眼的还学会耍小聪明了。
易修武嘿嘿傻笑,他就是觉得那小子还不错嘛。
文烁没好气地让他快滚。
一月二十日,一件大事犹如投入湖水中的地雷轰然炸开,打得京中等待参加考试的举子们措手不及。
原来今上下旨:今之举试重经义而轻算律,致今之士子雕琢文字而无实理,不通实学者何以辅朕治理天下耶?国初,科举中式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试试之1,如是征材者倚以图治,于百姓有功、于国家有利,国之栋梁者也。朕欲从之,故今取士必重实学,崇二、三场所试论,如士子虽《书》、经义不佳,论、表、策佳者亦取之2;复试算、律佳者名列前茅,望诸君慎之、重之。
翻译过来就是说你们这些只注重八股文的偏科考生们哟,考试制度变啦,朕要录取会干实事,精于算、律的真·人才,加油哦~
考生们纷纷炸锅,连考官们都一脸懵逼。
有那迂腐固执的当即上书:陛下,这么干要不得哇,我们要遵循祖训……
文烁大手一挥,朱笔大字龙飞凤舞:朕就是在效仿太/祖制定的取士规则,太/祖非祖?
老小子想法很危险哦。
大臣冷汗直流,连称不敢。
吏部尚书顾平拢着袖子不经意道:“当今陛下还是年轻,我等哪里不知如今的取士制度陷入瓶颈?只是改变要循序渐进嘛,远的不说,朝夕间改了,叫太上皇如何想?唉。”
顾平摇头叹息,似乎担忧两代帝王自此生出龃龉。
侯在一旁的一名臣子眼珠一转,他的小儿子也要参加今科会考,本就是按‘正统’文人培养的,骑射算律根本没仔细学!依照当今的想法,他儿子岂不是板上钉钉的落榜?
当然不行!
他也是老臣了,在太上皇面前尚有几分脸面。当即向大明宫内递牌子,见了太上皇如此这般悉悉索索地说些“陛下到底年轻”、“文人哗变”之类耸人听闻的话,意图挑起太上皇不满。
太上皇病体稍愈,徒然从权力的最顶端退下来本就有些不适应,心里见缝插针地对这个继任者挑刺,听到这事顿时勃然大怒。
反了!朕还没死呢,三小子就想改朕的规矩了?他是对朕不满吗?!
朕就知道,毛头小子做事不靠谱
这时倒忘了当初虚弱地躺在床上等死时看三皇子如何能干孝顺、如何值得托付。
他咳嗽两声,示意臣子退下,这事他已有计较。
当晚,太上皇睡梦间被拉到一间空旷肃穆的大殿,他四处打量,悚然一惊:这里似乎是太庙?朕薨了?
这时一名身材高大作风粗犷的大汉几步走到他面前,看了他一眼后‘砰’一声给他脑壳上一个暴栗。
大胆!何人竟敢打朕,拖出去斩了!
太上皇还未出口,对面那男子倒先愤怒起来:“逆孙!你要是敢给朕的好曾孙找麻烦,朕饶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