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两根箭矢,虽然是砸进沙地,但还是被冲击力挤成了两个婴儿拳头大小的“铁锭”。
这模样根本无法通过每两个月的物资清查考核。
“事到如今,只好拜托铁匠打造两个了。”江顾叹了口气,合上脆竹片穿成的竹简,“这事不能找武州塞的军匠…看来…要给家中写一封信了,正好送点钱回去。”
江顾想到这,扭头问道:“你要给家中写信吗?”
“啊?我……”原本津津有味进食的伯恢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咬着嘴唇,低下头,像是在回忆什么。
“送补给的车辆大概明天中午到咱们这里,需要快点决定。”江顾提醒道,“错过了这次,就要等下个月了。”
“写……写封信也好。”伯恢放下碗,目光清澈,认真地抬头,“我从未写过信,燧长打算写点什么呢?”
“自然是关心问候家里人,说两句燧中生活,再给家里送点钱。”江顾语气顿了顿:“墨不多了,笔也快用完了,如果家里比这便宜,需让他们买点寄过来,最好再寄两双鞋。”
虽然燧属于汉塞,但鞋、笔、鞭三物件不属于朝廷供给范围,所以需自己置办。(资料来源《元致子方书》)
“那我也这么写吧。”伯恢沉思片刻,郑重地说道。
“……”
第二日中午,送粮的主燧燧手记下二人的要求,收取寄信费用后,携带竹简写成的书信,返回了第四部。
当天傍晚,载满戍边士卒书信的牛车出发了。
他们一路向西。
他们过溪流,攀丘陵。
他们踩着泥泞的草地,顶着呼啸的寒风。
他们越过一个个烽燧,沿着天田一直走。
他们与天田对面匈奴斥候对视,轻蔑一笑,挥辫继续前行……
几日后,与去时相同,上百辆满载而归的牛车,有条不紊地驶入武州塞,到达这戍边中转的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