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574年12月,晋国最大的白眼狼卿族“三郤”被他们的国君陈尸朝堂以后,混乱还没有终止。“保皇派”的胥童继续发难,进而在朝堂上逮捕了执政官栾书和上军佐中行偃。
“保皇派”的意思是,“三郤”势大难制,当然要砍,栾书作为当权派,也是我们可爱的“皇上”所惧恨的,一并要剪灭。
晋厉公却下不了决心,说:“一朝三个卿已陈尸朝堂,我不忍心再增加啦!”
“保皇派”长鱼矫陈言:“您不忍心,他们则将忍您。如果是朝廷以外的人民作乱,当然应该用德来感化和安抚,但是朝廷里的人闹事,就要用刑罚,绝对不能手软。”
晋厉公还是觉得一朝杀死太多大臣不忍心,于是用德,把栾书、中行偃释放,并好言安慰。
栾书回家以后,战战兢兢,杯弓蛇影,中行偃就找他串联来了。中行偃不是俗人,是从前荀林父的孙子,荀林父做过中行将,因官职得氏为“中行氏”。中行偃现为上军佐,他怂恿栾书拿出辣手:既然主公已经不信任我们了,我们干脆先做了他,先下手为强。
于是这俩人合伙搞了个“西安事变”,晋厉公到旧都绛城游玩的时候,被当场拘捕,随从胥童(保皇派)就地枪毙。
栾书、中行偃把晋厉公抓在手里以后,不知怎么处理好,想召开各界精英大会,协商解决“西安事变”。当时晋国的社会名流,就属韩厥了。韩厥明白,栾书叫他,不外乎是分担些造反罪名,于是杜门不出。
栾书、中行偃等了五天没动静,晋厉公又整天歇斯底里,于是在大过年准备杀猪的头上,把晋厉公给杀了,用一辆破马车拉着埋葬了他(诸侯葬礼应该用七辆马车做“陪嫁”,栾书只派一辆,寒碜晋厉公)。
春秋十大蜥蜴之第三——“鄢陵蜥蜴”晋厉公接他爸爸晋景公的班,一共做了七年国君,打了鄢陵之战半个胜仗(不是压倒性胜利),灭了“三郤”这样威胁君权的新卿族,最后在众叛亲离中死去,给自己弄了个“杀戮无辜”的谥号——“厉”,跟西周暴君“周厉王”美称一样。“厉”这个字,是头上癞疮的意思。晋厉公头上长疮。庄子讲寓言说:爹爹脑袋上有癞疮(厉),生下孩子,立刻取火去照,汲汲然生怕孩子脑袋像自己。呵呵,也很可爱哦。可是,孩子的坏品行像不像自己,就不那么汲汲然了。
周天子驾下的大夫单襄公,预言了晋厉公的殒命和下一任国君人选。
单襄公认为,晋厉公活不太久了,因为在一次诸侯会盟上,晋厉公走路眼望远处,脚抬很高,眼脚配合差——古代君子(大老爷们儿)吃饱了没事干,于是特讲究佩带着玉饰和宝器走路——晋厉公台步走得不好看,说明他内心一定在想别的。眼睛是为了看着义的,眼望远处,就会一天天绝弃义;脚是为了履行德的,脚抬得高,就会一日日弃掉德。没有义和德,当然就要倒霉。目光和身体不配合,怎么能长久呢?
单襄公又认为公子孙周(时年十四岁,正在洛阳留学,曾跟郤至相见的)是个大贤人。他站不歪身,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心性恭谦,为人慈爱,具有文德——也就是脾气好,是国君的料子。
果然,晋国人迎他回国,是为晋悼公,时为公元前573年一月。
单襄公看相的原则,一句话:当国君就应该老老实实,才能长久圆满。这个经验是取样于周天子,现在的周天子是没有一点出息了,躲在洛阳城里当缩头乌龟,天下闹多乱都不管了。洛阳城里演化出这个“乌龟哲学”,老好人日子混长,积极务求的人只有遭殃。同时期,有个叫老子的伟大人物出生了,成年后在洛阳当图书馆科长,把洛阳人的价值观升华为他那著名的“缩头乌龟哲学”,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天下事少管为妙,无为而治。老子说:“强项者不得其死”,意思是,锋芒毕露的逞强者不得好死,比如晋厉公,非要跟大地主斗,结果把自己斗死了;相反,老子认为“柔可以克刚,雌可以胜雄”,也就是说,老好人和大绵羊,可以安享天年。
不过,老子说的这种大绵羊的柔者,骨子里其实还带有阴谋,让对立的强者终因恶贯满盈而自毙,自己的柔让,只是为了助长对方自毙的进程。这就是他的因循无为,貌似无为,但比有为效果还好。所以,真按他的“无为、贵柔、不争”的字面意思去执行,倒成了傻瓜。大周朝一贯也是多阴谋的,从文王、武王跟纣王斗争时就开始擅长这个了。
我们的年轻的老好人晋悼公(也是这种特点),他从洛阳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