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京都武林长卷——形意游侠录 > 默认卷(ZC) 第十一回 数琳琅古亭得神韵 说文房四宝增雅兴

默认卷(ZC) 第十一回 数琳琅古亭得神韵 说文房四宝增雅兴

几天后,王芗斋进了北京城。北京不愧是帝王之都,红墙绿瓦,琼阁黄寺,确是不少。那一个个四合院,方方正正,灰门高墙,古槐翠柏,甚是气派。街面上,店铺栉比鳞次,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那大碗茶、油炒面、杏仁茶、豆腐脑的叫卖声,悦耳动听。唱大鼓的,说相声的,耍空幡的,拉洋片的……在集市上应有尽有,比深州县城可大得多了。他走到西四时,觉得口干舌燥,见路旁有个畅怀春茶馆,便走了进去。茶馆内有二十多个座位,大八仙桌,大板凳,有几个茶客正聚缩在那里下围棋,还有一伙人在下象棋。一个伙计一边提着大茶壶,一边还伸长脖子往人群里看,嘴里还连叫着“跳马,跳马!”人群中传出一个哑嗓的声音:“你这臭棋篓子,车都锁当心了,还跳什么马,老头都保不住了!”那伙计退出来,捂着嘴笑道:“这棋真臭,真是芭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伙计见王芗斋进来,招呼道:“先生,沏壶香片吧,来,里边坐!”他把王芗斋安排在屋角的一个茶桌坐下,一忽儿,端来香片并四碟瓜籽、花生米、蜜枣、榛子。然后又招呼别人去了。几杯香片入腹,王芗斋顿觉身上暖融融的。他见旁边桌上坐着两个人,正谈得热闹。一个三十多岁,身穿蓝布棉袍,显得文诌诌的,眼泡儿浮肿;另一个四十来岁,穿一件古铜色旧夹袄,肩下的一个钮子未扣着,有一张苍白透明的脸庞,态度轩昂。

穿古铜袍子的人道:“谈起这亭子,有景有亭,亭景联芳,我所看见的有单柱伞亭、三柱角亭、四柱方亭、五柱圆亭、梅花亭、扇亭、六角亭,还有双方、双圆、多角构成的鸳鸯亭和群亭。有的上下两重、三重、四重;有的又是内外双层,大亭套小亭。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琳琅满目的亭,有因园而筑的景观亭,有因地而建的游憩亭,有因人百设的纪念亭,有因物而设的庇护亭,有因事而造的谕世亭。亭最多之处,莫过于北京。北京有亭上百座,仅颐和园内就有四十多座。”

穿蓝布棉袍的人道:“宣统皇帝退位后,我曾到颐和园看了一回,十七孔桥东的廊如亭,里外三层,八角重檐,由二十四根圆柱支承,朱栏藻井,十分壮丽。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亭子,与之遥望的万寿山铜亭,是青铜铸造,雄踞于白玉石基之上,重207吨,是中国非常珍贵的文物亭。”

穿古铜色袍子的人道:“北京海的五龙亭,五亭临水,曲桥相连,宛若五龙游水。景山五峰上的五亭,重檐攒尖,黄蓝绿三色琉璃瓦辉映,绚丽多彩,登临中峰万春亭,纵目俯瞰,锦绣北京雄姿,尽收眼底。这些皇家宫阙中的亭,大都富丽堂皇,庄重肃穆,给人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这些年我游历江南,寓民杭州,看到不少天然秀美的亭子,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既为山水生辉增趣,又供游客赏荷观鱼。有亭必有名人楹联题咏,那西湖风景、苏州名园,没有一处不是‘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云水间’。”

穿蓝布棉袍的人抄起大茶壶,为他斟满了茶水。那穿古铜袍子的人呷了一口茶,又兴致勃勃地说下去:安徽滁县‘醉翁亭’,以文墨与景物而珠联璧合,蜚声遐迩,游人不绝。亭扉上有朱联:‘公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当年亲植的三株梅花,依然暗香如故。旁有古梅亭、隐香亭,意在亭和茶仙亭,山石突兀,流水淙淙。湖南岳麓山,秀如玉琢的清风峡上,有亭柱石刻:‘山径爱晚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漫山枫林,四季变幻,依亭观景,饶有乐趣。凡是名山古岳,沿途总有长亭更短亭,可以小憩、饮宴、凭眺、登高,造福于人。

穿蓝布棉袍的人徐徐说道:“我到过四川,以‘天下幽’闻名的青城山,叠翠的山径上就有雨亭、山荫亭、冷然亭、翼然亭、卧云亭、四望亭、观日亭、神灯亭、呼应亭等,好像彬彬有礼的女佣,笑迎游客。”

穿古铜色袍子的人又说道:“亭亭而立,供人观赏,亭有堂堂明磊的气概,因此常为缅怀前人而建亭。湖南汩罗江边有纪念诗人屈原的‘独醒亭’;山东营县有纪念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亭’;江西九江有纪念诗人白居易的‘浸月亭’;广西合浦有纪念文学家苏东坡的‘东坡亭’;云南晋宁有纪念航海家郑和的‘郑和亭’;广东海丰有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饭亭’。为庇护历史文物,各地还有碑亭,最有名的是山东曲阜‘十三御碑亭’,为金、元、清三代保护祭孔修庙的石碑而建。十三座方形木亭,重檐八角,彩绘斗拱,金碧辉煌。四川广汉有‘圣谕碑亭’,里面竖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立的石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