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暑热陡降,用余妈的话说,是“早晚凉”的天气了。一个夏天梅香都习惯了光脚穿木屐,啪嗒啪嗒到处走,现在余妈不让,逼着她穿鞋穿袜。鞋子找出来一穿,后跟却短了一截,死活都拔不上脚。余妈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这双脚见风长啊,你这么大的脚,将来出门子,人没有到,脚先到,可怎么是个好?
梅香才不管,在余妈的新鞋子做好前,她乐意继续穿木屐,走出一世界的啪嗒声。
余妈那边呢,停了手边的一切杂活儿,掌灯熬油地给梅香赶出两双鞋。国立小学堂就要开学了,梅香不能趿拉着木屐上学去。
开学头一天,娘给梅香好好打扮了一下,穿着那件新做成的宽袖掐腰的粉绸小衫,下面配一条水绿色纺绸撒腿裤,辫子绑得很紧,把眼梢都吊得斜上去,辫根上扎起两朵粉绸的蝴蝶结。
“像出水芙蓉。”娘退后打量她,感觉很满意,“看看,绿的是荷梗,粉的是荷花,真好看。”
谁知道,就是这身“出水芙蓉”的装扮,让梅香出了大洋相。
到学校后的头一堂课,是开学典礼。梅香跟着班上的小朋友往操场一站,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寻常:学校里的女生都是青布上衣,齐脚踝的黑裙子;男生都是白布衬衫,有背带的黑裤子。梅香的粉衫绿裤站在一片青色白色和黑色中,就像是白馒头长出的霉点,红苹果长出的虫眼,那么的突兀,可笑,不合时令。
小朋友们都回头看她。校长和老师们有涵养,扭了头,装做没看见,可是他们的眼神里分明有惊诧。
梅香丢人丢大了,她死命地缩着肩,埋下头,恨不能脚下忽啦啦地裂出一条缝,自己咕咚一声掉进缝里去。
如果不是娃娃脸的老师特意到她班上,说明她是新生,应该责备的是他这个老师,他忘了提醒,怪不得石梅香同学,梅香也许就会拒绝再去学校了。
回家把事情一说,娘就慌了神,问清学生服的颜色和式样,忙忙地上街扯了一块蛋青色府绸布,一块黑棉绸,回家让余妈下过水,领着她到裁缝家做衣服。
裁缝家里,永远都是衣料把人挤得没有插脚之地。那些做长袍的皮子,做短袄的丝绵和驼绒,做马褂的团花缎,做旗袍的丝和绸,一卷卷一包包地捆扎着,堆在案板上,排列在木头架子上,吊在屋檐上,散发出热烘烘的、古里古怪的气味。瘦精精的裁缝驼着一个背,脖子上挂着皮尺,耳朵边夹块画粉,眼皮低垂,薄唇紧闭,长长的大拇指甲把案板上的料子刮得嗤啦啦响。
裁缝娘子热情万分地接待梅香和娘,她忙着把桌上一个烧着木炭的铜熨斗挪开,给娘上了茶,给梅香端上一碟长了霉斑的云片糕。福儿眼睛尖,飞快地奔过来,伸手就要抓糕点,被裁缝娘子猛一拽。“死过去!”她作势威吓他。
福儿立刻咧嘴,要哭。
娘吩咐梅香:“云片糕给弟弟吃。”
裁缝娘子看着梅香把碟子递过去,没有阻拦,嘴里客气着:“这小畜牲一点规矩也不懂,太太你不能惯着他。梅香小姐也真是的,你是客嘛,哪有客让主的理?哎哟,小畜牲你慢点噢!”她猛拍福儿的背,把他呛在喉咙口的一块糕拍出来。
秀秀缩在门后做小工,学着盘纽扣。她先要把长长的布条卷成极细的布绦子,绦子一头钉牢在木架子上,一头攥在手心里,扯紧,缝合,而后缠绕,打结,盘出花样。女人的衣服上,纽扣是装饰,蝴蝶扣,鸳鸯扣,铜钱扣,马蹄扣,蜘蛛扣,梅花扣,数数总有十几二十种。一个学裁缝的小徒工,光是练习盘纽扣,三两个月都上不了手。秀秀一边缝绦子,一边偷偷拿眼角往梅香那边瞄,恰好梅香也转动着脑袋四处寻找她,两个人的目光对上了,满心的快乐溢出来,彼此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娘象征性地喝了一口裁缝家的茶,把手里的包袱打开,拿出两块下过水的料子,求裁缝赶个工,替梅香做套学生服。娘说,本来不想添麻烦呢,又怕自己家里做得不像,梅香不乐意,还是老个脸皮上门了。
裁缝娘子马上说:“什么话呀!太太一抬脚,那就是财神爷进了门,我们求还求不到呢。赶明儿梅香小姐穿了新衣裳上学堂,那不也是我们的面子嘛。福儿他爹,你把手上的活儿搁了,先做太太的。”
裁缝很听娘子的话,马上把手边的衣料卷起来,推到一边去。然后他从案板后面绕出来,扯下脖子上的皮尺,让梅香站直,替她量尺寸。先量衣长,再量肩宽、袖长、领口大小,最后量了裙腰和裙长。裁缝的记性好,量过的尺寸不必拿笔写,一样样地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