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成了“妇女年”。
也许是因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缘故,各种各样关于妇女的活动应运而生,显得十分兴盛。其中有一件事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由全国妇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策划的、为全国“十大杰出女性”拍摄十部系列电视剧的大型活动。这次活动几乎完全由女性来参加和完成:它的十位主人公是女性,担任这十部片子编剧的全是女作家,导演这十部片子的也将全是女导演。当然,最后出演十部影片女主角的,肯定还是女性。
所以,当中国电视剧中心的一位编辑(也是女性)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担任其中一位“女杰”的电视剧的编剧时,我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虽然“妇女热”带有一种时效性,我还是为我们女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对我们女人来说,这毕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我很愿意为此贡献一点力量。
于是,在领受了任务的第三天,我就出发了。
我要去的地方,是山西长治。一个默默无闻的北方小城。
我要采访的对象,则是名字响遍了全国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赵雪芳。恐怕很多读者都看过那部感人泪下的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它的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赵雪芳。
我之所以在领受任务时有点忐忑不安,就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这部电视剧,还得了奖。那位编辑也对我说,你这部电视剧的难度将是最大的。
出发之前,中央台正好重播这部电视剧,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一个医生的故事》基本上把赵雪芳感人的事情都写了进去。她是位妇产科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对待患者像亲人一样。最让人感动的是,她曾两次身患绝症,1989年3月她得了膀胱癌,1992年12月,她又得了直肠癌。但她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病魔,重返了工作岗位。
这部电视剧结束在赵雪芳第二次癌症手术后。影片末尾,扮演赵雪芳的演员和赵雪芳本人见了面。当两位女性紧紧拥抱在一起泪如泉涌时,所有的观众都无不为之动容。
我要写的,是赵雪芳作了第二次癌症手术后的情况。她现在究竟怎么样了?是躺在病床上,还是继续工作?我想这也是许许多多观众想知道的。
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来到了长治。
没想到一到长治,负责接待我的长治妇联的一位同志就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她说赵雪芳现在非常忙,除了工作以外,社会活动急剧增加。因为成了名人,来采访她的记者如走马灯一样,令她不胜烦恼,所以她现在拒绝见记者。
我被这盆冷水泼得不知所措。但同时我也感到有些高兴,这说明赵雪芳现在仍在继续工作,身体没问题。于是我表态说,我既然已经来了,就是厚着脸皮也要见她一面。妇联的同志便通过市委宣传部找到医院的书记,书记虽然面有难色,但还是把我带回了医院。
当书记费尽周折终于让我见到赵雪芳时,她的模样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她会板着脸一言不发,但实际并不是。她笑眯眯地轻言细语地对我说:你能不能6月以后再来?最近我特别忙,在筹办爱婴医院,等6月验收了就会空闲一些。
我强调了这次采访的时间规定,表示无法推后。我又说,我知道你很烦记者,如果我是你我也会烦的。这样好不好,我不问你什么问题,就是问了,你也可以不回答。我只是跟着你看看,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行吗?她笑笑,不再说什么了。
当我和赵雪芳在办公室说着话时,来了一位挺高挺壮的中年汉子,好像脸庞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落满了煤灰。他声音很响地说,他是专门来接赵大夫去他们村看病的。
原来赵雪芳准备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搞妇女病普查。
我心中大喜,立即申请要随同前往。赵雪芳没有反对,书记和妇联的同志也很支持。于是,我终于跟在了赵雪芳的后面。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山西潞城县石窟乡北村。来接赵雪芳的那位中年汉子,就是北村的村长。别看他的模样普普通通,却非常的能干。他所领导的北村,是个出了名的富裕村。全村家家有彩电,户户有暖气,还有许多户有私人汽车,摩托车就更是很普遍的了。他们致富的主要途径,是靠丰富的煤炭资源(难怪村长的脸庞上总是镶嵌着煤灰的痕迹)。
但经济上的富裕并没有使农民们的生活习惯彻底改变。这里的农村妇女妇科病发病率极高。赵雪芳和三个年轻助手忙碌了一天半(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一整天),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