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一位朋友打来电话。本来说是“拜个晚年”,却突然谈起了衰老与死亡的话题。他说过年期间他专门去请教了一位医生,他问医生等他老了以后如果不想活了,怎么了断才是最迅速最没有痛苦的?那位医生也就很平静地告诉了他一种方式,大概是吃什么安眠药。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阵阵发毛。如果不是隔着千里电话线,他一定会看到我的脸色发白。因为我们差不多是同龄人,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老。具体地说,我从没想到过自己会老,更没想过老了怎么办。冷不丁地听他这么一说,我顿觉老突然降临了,猛地凑到了我的鼻子尖上。
我不可能将它挥走。
就像二十岁时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四十岁一样,现在四十岁的我,怎么也想不出自己七老八十的样子。尽管我知道,无论我想与不想,我终究会七老八十的,除非遭遇不幸。我肯定不愿遭遇不幸,那我就不能不老。
但在此之前,我是说在我和朋友谈到这个话题之前,我从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总以为老是老人的事,最多是我父母亲的事,与我无关。我虽然不是青年了但我至少还是中年,甚至我在父母的眼里还是孩子。老实说,到现在我连中年的感觉都没找到,更不要说老年了。或者说我连父母亲的年迈都还没适应,更不要说自己的年迈了。很多时候当我对父母说你们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时,都觉得别扭,总觉得我的父母亲不是老人,成年人而已。
以这样一种心情,自然不会想到老。就是老找来了,也会拒之门外。有一次,一个年轻记者来采访,大概为了让我高兴,就说,我小时候就读过你的作品,我差点儿跳起来说,我有那么老吗?
因为不认为自己老,所以消受不了对老的敬重。
但是听朋友谈了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想这个问题了。一旦想这个问题,我就频频地遭遇这个问题。
前两天在电视上,我看见一个老太太竟然有个很老很老的儿子,我忽然明白,即使是做一辈子儿子也会老;昨天我又遇见一个很早以前就认识的弱智女子,已经衰老得不成样子了,我又忽然明白,即使是一辈子无忧无虑也会老。一个屡屡受挫失意的人会老,一个总是春风得意的人也会老。
今年春节,我在父亲干休所的布告栏里,一下看见两张讣告,两位与我父母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在大年初二那天相约去世,这让我突然惊恐地意识到,死神时时都在光临人间,不分时间地点,不分高低贵贱,也不分幸福与否。
我们从婴儿那个房间里出来,奔向四面八方,最终又全回到老人那个房间里去了。我们在两个房间之间踏出千万条路,却只有一个终点。这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弄不明白,是不愿意去明白。
一想到自己也会老得坐在电视机前打瞌睡,老得吃什么都没胃口,老得穿什么都没有样子,老得不敢过马路,老得大把大把吃药,我就觉得我比怕死还要怕老,我就能够理解朋友所说的要“自行了断”的心情。
朋友说,他认为人老了都应该像他那样明白,自行了断拉倒,免得再拖累他人,也免得消耗更多的社会财富。他认为花那么多的人力财力去维持一个明知已很难维持的生命是一种浪费。只要本人愿意,就应当允许他结束生命。他还说人应当坦然地正视死,死就是回去,不是什么坏事。老到生活质量很低、浑身病痛的时候,活着才是受罪,才是坏事。
所以他打算一旦老到没什么意思的时候,就果断地结束生命,回去。
我觉得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不知怎么,却很难接受。
是的,很多时候,人们明知这个人的生命已无法挽回,还是不愿放弃努力,人们明知病人本人也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想活了,还是想让他活着。人们不放弃并不是指望奇迹发生——也许会有奇迹,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尽最大努力来表达自己的爱,安抚自己的心。我想,让人的良心安宁,让人表达出自己的爱,比什么都重要。
是的,如果所有的人老了以后都能像我朋友说的那样去做,及时地自行了断,的确可以节省许多社会财富。可是反过来想,人们创造社会财富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尤其是衰弱年迈的人,不惧怕贫穷和衰老吗?
其实我知道,我的这位朋友正是那些不愿放弃努力的人中的一个,我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照顾老人,并且非常仔细周到,我还知道他会一直这么做下去。他所说的老年之后的种种想法,仅仅是一种思考。尽管我觉得他的想法过于悲观,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