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一个人的远行 > 默认卷(ZC) §热爱出门

默认卷(ZC) §热爱出门

也许是因为刚满百天就跟着母亲出了远门的缘故,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出门了。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那种颠簸不定的旅途生活。如果有那么几个月我一直呆在家里,我就会觉得不对劲儿了,甚至会无缘无故地不高兴。这时候我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你该出门了。

生平第一次出远门时,还在母亲的怀里含着奶。被划为“右派”的母亲因为要去农场劳动改造,只好把刚满百天的我送到乡下亲戚家。她安顿好我之后就一个人走了。在长途汽车上,她的奶水渗出来湿透了衬衣的前胸,她就大哭起来,哭得一车人惊诧不已。我却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在乡下的亲戚家顺利地长到三岁。

三岁时我回到母亲身边,但五岁时,我又坐上火车跟随母亲离开了故乡杭州,十二岁时又跟随父亲离开了我的第二故乡石家庄。虽然这一次离开让我大哭了一场,但我还是很坚定地走了。我以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走来走去的。记得在重庆读中学时,我无意中发现,班上的同学们居然没有一个离开过本地的,不要说出四川,就是连所在的北碚区都没有走出过。这让我非常惊讶,我不明白他们怎么能够一直在一个地方长大。

当兵离家时,我轻松地告别了红着眼圈的父母。在此之前,姐姐已经离家数年,我觉得自己离家是迟早的事。我给他们写信,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想家的词语。

可部队也是个家,一进这家我就没再出过门。我觉得不对劲儿。

我们部队附近就是重庆火车站。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战友散步,忽然听见了汽笛长鸣的声音,我一下子激动起来,对战友说,我真想坐火车,好久没坐火车了。战友迷惑地问,你想上哪儿去?我说随便哪儿,只要上火车就行。说过这话没多久,我真的就坐上火车了,我被营里派去参加技术比武,从重庆到了成都。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那么喜欢火车。

上大学以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坐火车赶路,有时是去长沙父亲那儿,有时是去杭州母亲那儿,有时是去西安姐姐那儿。那时我们一家四口很霸道,占据了四个省会。有一次放暑假前,母亲寄来五十块钱,说今年暑假你去北京看看吧。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用母亲寄来的五十块钱,加上当月的二十多块津贴,在北京玩了十来天,然后才回到杭州。着实过足了旅行的瘾。

其实每次出门都很苦。那时我是个学生,只能坐硬座。长时间地坐着,每次都坐肿了双脚,有时还没有座位,或者根本挤不上车。有一回在上海转车,我怎么也上不去,一位铁路工人看着着急,就把我从车窗塞了进去。还有一回我在车上站了几个小时都没座位,有个人就将他身边的水桶翻过来让我坐了一整夜。尽管如此,我对出门的兴趣一点儿没减,一放假就离开学校,兴致勃勃地上了路。

在无数次的火车旅程中,我结识了不少朋友。也许是出门在外的缘故,大家挺容易亲近,尤其是年轻人,一聊就熟了。有一回我在车上遇见一个重庆小伙子,看着大大咧咧的样子(穿着拖鞋背心就出门了),却是个音乐爱好者,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发烧友”。他跟我谈他收集了多少唱片,可还有多少唱片买不到。我听他说了唱片的名字后,就告诉他说有几张我在成都见到过。他遗憾地说他没机会去成都,他要在内江下车。我马上自告奋勇地表示帮他买。到了成都后,我果然在书店为他买到了三张他想要的唱片,价钱很便宜,反正以我当时的经济能力足以承受。我就照着地址寄给了他,为了表示赠送,我没留自己的地址姓名,怕他寄钱来。

我还在火车上得意过一回。当时我和一个重庆大学的女生同行。她很自豪地戴着大学校徽,而我的军装上什么也没有。同座中有一位是工程师,他很有兴趣地问了那个女大学生许多问题,对我却看也不看一眼。那是1978年,正是大学生最最骄傲自豪的年头。我也就知趣地一言不发。后来工程师出了一道智力数学题给那个女大学生,我终于按捺不住地说,让我也试试。工程师很惊诧地看我一眼,好像才发现我存在似的。不过他还是给我抄了题,我很争气地和那个女大学生同时将题算出,并且用的是与她不同的方式。这才得以让那个工程师正眼看我,并和我谈话。

火车上最愉快的事,是遇到一个好的聊天对象。有一次我就遇见了一位同是中文系的大学生,他比我高一年级,年龄却大许多,属于老知青。他的文学知识非常丰富,一路上给我讲了许多文学名著,最难忘的是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他讲得极精彩。就因为他的故事,两天两夜的火车硬座不知不觉就捱过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