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xinwanben.com
第26章二十五、周克华成长印象
周克华被击毙之后,各路记者争相采访周克华的家人、邻居、同村的人,以及过去一同跟他共过事的同事,儿时玩伴,都想揭开周克华人生的谜底。
的确,人们想知道,周克华为什么如此的冷血,如此的残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抢劫杀人之路?
从他的人生经历似乎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周克华家住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据当时的记者采访,周家并非二塘村人,上世纪60年代,周克华的父亲周正喜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下放到此,担任了生产队的会计和记分员。其时,周克华的母亲陈世珍因夫妻关系不和刚刚离异,还带着两个孩子,周正喜与陈世珍相遇后觉得可以结婚成家,不久两人就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也没办酒席,也没请客,两人住到一起就算是结婚了。
197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周克华出生,因为穷,周正喜夫妇婚后吵架成为家常便饭。周家在村里没有族亲,连村邻的红白喜事都从不参加,也不走动,夫妻俩闭门不出,在村里算是另类。生活在这种家庭里,周克华从小也不爱到村民家中玩耍,也不太讲话,周克华和他父亲一样,性格内向,怪癖,从不主动跟人打招呼,不抽烟、不喝酒,且始终保持着特殊的生活习惯——常年洗冷水澡、裸睡,从不穿内裤,夏季只穿一条外裤,冬季加一条棉毛裤,生活十分简朴。
周克华从小在农村长大,会游泳,野外生存能力强,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读武侠小说与侦探小说,每每放学回家之后喜欢独自一人看书,还时常到镇上的书店租书;另一爱好,爱枪,甚至达到痴迷程度,嗜枪如命。
1985年,周克华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在家闲置一年,后与父亲到嘉陵江“上河沙”,一天能赚20多元。“上河沙”的活,周克华一干就是4年。1991年9月,22岁的周克华厌倦了“上河沙”的工作,也因为河道治理,连这份工作也没了,周克华一时成了无业游民。
周克华也曾有过自己的理想,他曾一度想去部队当兵。曾经两度报名应征,两次都被刷下来,理由很简单,征兵的人说他的个子矮了,当兵的梦就这么破灭了。
1986年3月,周克华的履历上有了第一次污点,因为调戏妇女,他被治安拘留14天,这是他第一次跟警察打交道。
周克华曾在井口镇半边街蒋云波的家里盗窃现金120元、粮票100余斤、双管猎枪一支。痴迷枪支的周克华就这样有了第一把枪。1993年,周克华离开重庆,带着这支猎枪前往武汉。在江岸盘查时,枪被发现,但他拒绝上缴,往地上开了一枪后逃跑,之后被警方抓获。当年3月,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因此判处周克华劳教2年。1995年2月20日,周克华因劳教期间表现较好,提前一个月释放。这是他第二次接受惩罚。
直到2005年10月,周克华在云南曲靖宣威火车站候车室因非法持有“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6发被昆明铁路法院判刑3年。在这一次判刑的判决书中周克华被法院认定认错态度好:“考虑到周克华认罪态度好,故酌情从轻处罚”,实际上,此时的周克华已经是老奸巨猾,周克华身份明确之后,警方调查了解到,周克华那时城府极深,因非法持有“五四式”手枪和子弹被抓后周克华一再跟办案民警说自己如何喜欢枪支,爱枪如命,就是喜欢抢,没有半点别的意思,说得十分诚恳,羁押期间他还反复跟民警打听,他这样仅仅是因为喜欢枪支而被抓需要判多少年,以致在办案民警那里对他这个只是爱枪的人形成了“认罪态度好”的印象,而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已经在重庆两次持枪抢劫杀人,他却没有吐出半个前面所犯案件,一方面说明周克华极为狡猾,城府极深,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办案民警被周克华表面“诚恳”所迷惑,没有进一步深挖。就是在监狱里,周克华表面上不声不响,实际上毫无悔意,曾对狱友表示,家里还有一支枪,出狱后会去缅甸再次购枪。长沙警方经过调查判断,周克华后来的M20极有可能从缅甸购得。
周克华也曾一度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己和家庭过上安稳的日子。周克华跟着父亲“上河沙”干了四年,这是一个苦差事,全凭体力赚钱,可这分工作因为河道治理而没有了;后来在火车站当过搬运工,没干多久也没干了;再后来,他娶了徐氏,两口子开中巴车,本可以此维持生计,可偏偏出了车祸,钱没赚到还要赔钱,别人开中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