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反渗透和反特工作战。
训练场上,他亲自示范如何识别化装成百姓的日军特工:"看虎口!常年握枪的老茧和干农活的不一样!"
这天下午,李云龙正在教战士们使用新缴获的掷弹筒,哨兵跑来报告:友军新编第六旅派人来联络。
来的是个姓楚的参谋,自称奉命来商讨联合作战。但李云龙注意到,此人虽然穿着中央军制服,绑腿打法却是日军惯用的"8"字绕法。
"楚参谋哪里人啊?"李云龙递烟套近乎。
"卑职湖北黄陂人。"楚参谋接过烟,用的是食指和中指夹烟——又一个日军常见习惯。
李云龙不动声色,继续闲聊。晚饭时,他故意让炊事班多放辣椒,果然看见楚参谋吃得满头大汗——真正的湖北人可不怕辣。
夜深人静时,李云龙带人摸进客房,果然抓到楚参谋正在画地图。审讯很快有了结果:这是日军"蝴蝶"特工组的骨干,专门冒充友军军官搜集情报。
"拉出去毙了。"李云龙摆摆手,转头对赵刚说,"看来鬼子又玩新花样了。"
第二天,李云龙召开全团大会。他让人把日伪特务的罪状一一公布,最后指着缴获的毒气弹说:"看看!这就是鬼子准备用来对付乡亲们的家伙!"
群情激愤中,李云龙宣布成立"锄奸队",由各连选拔机灵可靠的战士组成,专门对付日伪特务。他还发明了"路条"制度:所有人员在根据地活动必须持有加盖特殊印记的通行证,防伪标记每天更换。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半个月内,他们抓获了九名特务,捣毁三个间谍网。日军成了聋子瞎子,接连吃败仗。
月底的一天,李云龙正在检查新修的水渠,林静匆匆赶来:"老李,医院收治了个特殊伤员..."
伤员是名年轻女子,浑身是伤,手里紧攥着半张烧焦的照片。李云龙一看就认出来——照片上的人是军区敌工部副部长!
女子醒来后,断断续续说出个惊人消息:日军准备对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投入兵力达五万人,还配有坦克和毒气部队!
"什么时候开始?"李云龙急问。
"三天后..."女子说完又昏过去。
李云龙立即召集干部开会。情况很严峻:军区主力正在外线作战,根据地内只有不到八千兵力,还分散在各地。
"只能避其锋芒。"赵刚建议,"暂时转移..."
"不行!"李云龙斩钉截铁,"现在秋收在即,乡亲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绝不能留给鬼子!"
他提出个大胆计划:主动出击,打乱日军部署。具体分三步:首先派小股部队袭扰,诱敌分兵;其次在主要道路埋设大量地雷迟滞敌军;最后集中兵力吃掉其中最弱的一路。
"还有个杀手锏。"李云龙神秘一笑,带众人来到后山。这里秘密存放着二十门改造过的土炮,炮管用铁轨钢打造,能发射特制的燃烧弹。
"兵工厂的杰作。"李云龙拍拍炮身,"射程近,但打坦克够用了!"
作战计划迅速展开。第一天,十几个战斗小组同时袭击日军前哨,打完就跑;第二天,主要道路全被埋雷,还挖了数百个反坦克壕;第三天,李云龙亲率主力埋伏在青龙峡,这里地形狭窄,坦克施展不开。
日军果然中计。他们派第109大队打头阵,正好撞进独立团的伏击圈。战斗打响时,李云龙首先用土炮齐射,打瘫了领头的三辆坦克。日军进退不得,成了活靶子。
此战歼敌六百余人,摧毁坦克五辆。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打乱了日军的"铁壁合围"计划,为根据地争取到宝贵时间,让乡亲们顺利完成秋收。
庆功宴上,炊事班炖了缴获的牛肉罐头。李云龙却端着碗蹲在门口,望着远处新立的墓碑——这场战斗又牺牲了三十多名战士。
"团长..."新任侦察连长小陈走过来,"抓了个汉奸,说要见您。"
被押来的是个胖商人,一见李云龙就跪地求饶:"李团长饶命啊!我是被逼的..."
李云龙认出来,这是县城"福满楼"的掌柜,以前帮八路军买过药品。胖掌柜交代,日军要他三天内筹集五千斤粮食,否则烧了整个村子。
"有意思。"李云龙眯起眼,"老子正愁没理由打县城呢..."
三天后,胖掌柜带着"粮食"回城。守城伪军刚打开麻袋就傻了——里面全是手榴弹!埋伏在城外的独立团趁机攻城,一举拿下县城,缴获大批军火粮食。
最让李云龙高兴的是,他们在日军指挥部发现份机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