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皇权悲剧 > 第43章完结

第43章完结

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到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为止,在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被称为“熙丰变法”,其间跌宕起伏,历时16年。^欣¨捖`夲*鉮?戦\ /更`鑫`最^全~

宋神宗死后,即位的哲宗年仅9岁,他的祖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这位宣仁太后对变法派素来没有好感,所以她一上台,就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命他主持朝政。

司马光执政后,采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将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全部废除,史称“元祐更化”。当时,苏东坡、范纯仁等人曾经建议司马光对“新法”区别对待,保留那些经过实践证明合理的法令(例如“免役法”),不要换一种方式继续糟蹋老百姓,却被固执己见的司马光断然拒绝。最后,苏东坡等人长叹一声:“奈何又一位‘拗相公’?”意思是:怎么又出了一位和王安石一样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的宰相?

想当初,王安石不惜与众多亲友、同事反目,也要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顽,夲?神¢颤~ ′首.发+现在,司马光表现出了同样的“坚定”与“执著”。可惜的是,这种令许多人敬重的品质一旦与拒绝听取不同意见相结合,在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位“大人物”的身上,就产生了一种悲剧:他们太感情用事,已经丧失了理性。

在这里,宽容精神、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眼光全都不见了,“坚定”、“执著”变成了“执拗”、“刚愎自用”的代名词,在帝国的政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让人不安的不祥气息。从此,我们只能无奈地看到:在王安石、司马光这两位领袖开辟的道路上,他们那些不成器的继承人越滑越远,一直滑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从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到元祐八年(1093年),在宣仁太后的主导下,帝国政府致力于恢复祖制,清除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历时8年。¢x,i·n~w,a+n+b·e+n!.^o~r·g?在此期间,出现了两个新名词——“新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派别)、“旧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派),帝国政治陷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

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撒手归西,宋哲宗亲政。这位年仅18岁的皇帝,再次起用新党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措施,残酷打击旧党,前后历时6年有余。在章惇这位昔日好友的残酷荼毒下,苏东坡等人陷入了一种极为悲惨的境地。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病故,一向讨厌新党的向太后垂帘听政。在此期间,她再次起用旧党人士。

几个月后,向太后归政,徽宗赵佶亲政,正式执掌大权。第二年,徽宗改元“崇宁”,顾名思义,就是“崇尚熙宁”的意思,其政治倾向不言自明。随后,赵佶大量起用新党人士。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新党的“后起之秀”——蔡京升任左仆射,成为首相。此后,蔡京曾4次拜相,成为宋徽宗的“亲密伙伴”。

在打击政治对手方面,蔡京的手段之酷、株连之众,恐怕连司马光、章惇都自愧不如。当时,他在各地树立“元祐党人碑”,将打入另册者书碑立石,垂之后世,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这座“元祐党人碑”,在崇宁初年(1102年)就已经达到98人,到了崇宁三年(1104年)更激增到309人,就连章惇、曾布、张商英这样的新党骨干,也因为与蔡京不和,被列入了这份“黑名单”。

如果说此前新党与旧党的斗争多少还是源于政治分歧的话,那么蔡京此举则完全出于“私利”。当时,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地地道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