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荒岛奇变:马龙的每日生存游戏 > 第172章 海底地震引导者(微)

第172章 海底地震引导者(微)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浅海时,马龙后颈的光核印痕突然迸出铅灰色脉冲——那是能量场与地质应力波共振的征兆。?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他脚下的木筏突然剧烈震颤,骆驼的意识图谱猛地亮起红光:海底50米处的沉积层正积聚着异常应力,一道微型地震波即将在人工鱼礁下方爆发。而熔熔急促地拍打翅膀,蓝光在水面勾勒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波峰直指用珊瑚骨骼搭建的鱼礁穹顶,那里正聚集着数万尾待产的银鲳鱼。

应力织网:光核能量的波场调谐

马龙将手掌按在水面,光核能量如液态金属般渗入海底沉积层。刹那间,他“看”到能量场中跳动的灰色光点——那是地震波的剪切波(s波)与压缩波(p波)在沉积物孔隙间的传播轨迹。最惊人的是能量干涉现象:当光核脉冲以特定频率注入时,地震波的波前竟出现六边形的能量节点,如同被无形的网格重新编织。“熔熔,锁定p波频率!”他低喝,蜂鸟振翅悬停,翅膀蓝光形成频率调节器,将地震波的主频率从20hz降至15hz,使其更容易被能量场偏转。.k?a\n′s¨h+u\w_u~.?o′r*g\

阿灰突然跃入水中,幽蓝犬齿间迸出的能量场与海底沙层发生共振,意识里传递出实时的应力分布图:鱼礁下方的沉积层存在一个天然的软弱夹层,其密度恰好能作为地震波的折射界面。马龙立刻引导光核能量注入夹层,沙粒间的水分子在能量作用下瞬间汽化,形成一道微米级的“蒸汽屏障”。当第一股地震波接触屏障时,波前发生显着弯曲,如同水流遇到礁石般向两侧分流。

波峰折射:量子级别的能量偏转

地震波的主能量束逼近鱼礁穹顶时,马龙后颈的光核印痕转为亮白色。他清晰地“感知”到能量场中发生的量子级变化:光核能量化作无数纳米级的“棱镜”,将地震波的能量子重新排列。最关键的是相位调整——他让熔熔用翅膀振动产生次生波,与原始地震波形成干涉,在鱼礁上方形成一个能量抵消区。!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此时的地震波不再是直线传播的破坏力,而是被引导成围绕鱼礁的螺旋状波动,如同被无形的手拧成麻花。

“维持蒸汽屏障的温度梯度!”骆驼的意识图谱中,软弱夹层的汽化区域开始冷却。马龙立刻分出部分光核能量,在夹层中制造温度差:高温区维持蒸汽状态,低温区则让水汽重新凝结,形成持续的密度梯度。这种动态调整使地震波的偏折角度精确控制在12度,刚好绕过鱼礁的核心区域。阿灰则在水面巡逻,用幽蓝犬齿的能量场稳定波场边界,防止能量泄漏对鱼群造成冲击。

余震博弈:地质能量的缓释策略

主震波被成功引导后,海底突然传来沉闷的低频脉动——沉积层中的残余应力正在积聚,可能引发更危险的余震。马龙后颈的光核印痕泛起淡紫色疲惫纹路,但他知道不能中断能量场。他切换策略,将光核调至脉冲震荡模式,每次释放的能量波不再试图偏转,而是与残余应力产生共振,如同用音叉化解玻璃杯的震颤。

熔熔紧急采集海底沉积物样本,蓝光分析显示其中含有大量可被光核激活的石英晶体。马龙立刻引导能量注入晶体,利用其压电效应将残余应力转化为微弱电流,通过预先埋设的金属碎片(昨日提取毒素时留下的导管残骸)导出到海水中。这种“地质能量电化学缓释法”使余震的能量密度降低了80%,最终以无害的低频震动形式释放。当最后一道能量波从鱼礁下方滑过时,穹顶的珊瑚骨骼只泛起轻微的银光,鱼群安然无恙。

地脉余震:光核深处的地质频谱

震动平息后,马龙瘫坐在木筏上,手中的金属碎片仍在散发着与地震波同频的热量。熔熔带回的石英晶体样本在光核能量下显影,竟呈现出与冰山遗迹金属管道相同的螺旋纹路;而阿灰甩落的水珠中,凝结着由地震波能量与光核共振形成的微型石英结晶,那些结晶的六边形结构与光核印痕完美吻合。

骆驼将意识中的地脉图谱放大,马龙震惊地发现:刚才引导地震波的能量轨迹,竟与卫星电话指向的冰山核心区域的地质断层线形成某种呼应。更诡异的是,被能量激活的金属碎片此刻正以地震波的频率振动,仿佛在记录这场“地质调音”,为解析冰山遗迹的地壳稳定系统储存数据。

夜幕降临时,马龙将发烫的金属碎片嵌入光核印痕旁的皮肤。铅灰色的能量流与碎片接触时,竟在他手臂上形成一道会随心跳脉动的地质应力图谱。他知道,这种微地震引导能力不仅是生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