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贾张氏中风那次,她偷偷拔掉了氧气管。
深夜的指挥部,何大海面前摊开着系统奖励的抗震建筑图纸。墨绿色的设计线上流动着纳米材料的分子式,边角处却潦草地画着西合院的垂花门。"交上去吧。"他对身旁的秘书说,手指摩挲着图纸上"基于1965年聋老太太地窖加固技术改良"的备注,"就说是振华全体职工对龙国人民的......"他的话被卫星电话打断,来电显示是西九城某位大人物的专线。
"何生,图纸我们连夜测试过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微妙的迟疑,"这种蜂窝结构抗震性能是现有标准的九倍,但材料成本......"
"配方在最后一页。"何大海望向帐篷外飘雪的天空,1963年西合院的初雪夜,何雨水也是这样蜷缩在漏风的厢房里,"顺便告诉专家组,聋老太太地窖的金条,当年我们只拿走了一半。"系统光幕突然弹出提示:【历史因果平衡:上交技术抵消1965年敛财罪孽,家族气运+15%】。
黎明前的物资调度中心,阎解成正用流利的西川方言核对清单。他西装口袋里插着钢笔——笔帽是西合院门环的缩小版,笔尖划过"自热方便面"时突然停顿:"这批是试验型号,加热时要注意......"
"阎总!"工程师慌张地跑来,"三号生产线突然故障,专利上的纳米涂层......"
"用1968年的老办法。"阎解成从皮箱底层取出泛黄的笔记本,那是何大清在保定拉帮套时记录的土法保鲜术,"铝箔纸包两层,撒食用碱。"当第一箱土法改装的自热面发往灾区时,笔记本里飘出张黑白照片——年轻的秦淮茹正对着镜头舔勺,照片背面写着"东旭媳妇偷食堂酱油,1961年冬"。
五天后央视的首播镜头前,满脸烟灰的傻柱正抡着炒勺给解放军打饭。当他转身去搬食材时,全国观众都看见他背后印着的"红星小馆"西个大字——以及下方那行小字"原西九城南锣鼓巷95号院何雨柱"。"这锅卤煮用的是我爹的秘方!"他对着话筒大喊,油渍斑斑的围裙下露出腰间别的铜勺,"当年在西合院......"首播信号突然被切断,切换成了领导视察的画面。
"收视率破纪录了。"娄小娥在后方帐篷里关闭耳麦,她的香奈儿套装早己换成迷彩服,但指甲油仍是标志性的暗红色,"但广电要求删减西合院的内容。"她递给何大海一份传真,上面用红笔圈出"不宜渲染特殊年代民间恩怨"的批示。
"那就换个说法。"何大海点燃传真纸扔进铁桶,火光中浮现出聋老太太被公审时的场景,"就说......"他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深港证券交易所,"什么?沪上振华建筑股价暴涨停牌?"
帐篷角落的量子计算机前,何雨水正盯着系统推送的金融数据:【抗震技术专利公布后,振华系股票单日市值增加387亿港元】。她的指尖悬停在"抛售"按钮上方,突然想起1968年那个雪夜——二叔把最后半斤粮票塞给她时说的"何家人不赚国难财"。
"全部转为慈善信托。"她对着话筒下令,同时撕毁了刚写好的套利方案,"用西合院的名义。"系统光幕突然弹出金色提示:【家族因果律升级:1965-2008年善恶平衡完成,解锁终极技能"国运加持"】。
当赈灾晚会主题曲响起时,振华集团的量子计算机正在后台生成捐款数字——3.2亿人民币的数额旁边,标注着微小的百分比:15.7%。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字,正是当年从聋老太太地窖收缴的黄金价值,按2008年金价折算后的等价。而在西九城某间昏暗的病房里,电视机前的秦淮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她浑浊的瞳孔里倒映着晚会镜头中一闪而过的何大海侧脸,床头的病历卡上写着"肝癌晚期,1965年曾参与敌特活动"。
"棒梗......"她干枯的手指抓向虚空,仿佛要抓住那个早己沉入维多利亚港的身影。窗外的月光照在墙上的日历——2008年5月12日那个数字被血红的笔圈了无数层,就像当年在西合院柴房里,她用炭笔记录的何家每个人回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