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零九章 1987年港交所风云
1987年10月的港岛,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和海水混合的独特气息。?鑫_顽~夲-榊?颤¨ ^更¨辛?嶵.全^何大海站在振华证券交易大厅的二层玻璃幕墙后,指尖轻轻敲击着钢化玻璃。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几艘悬挂巴拿马旗的货轮正缓缓驶离,而中环街头报童的叫卖声隐约可闻:"恒指暴跌五百点!美股黑色星期一!"电子显示屏上的恒生指数数字疯狂跳动,最终定格在**2,812.36**点,较上周五收盘暴跌11.2%。交易员们的惊呼声、电话铃声和砸键盘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曲资本恐慌的交响乐。系统光幕在视野中展开:【检测到全球股灾爆发,签到奖励"港交所交易数据实时访问(限时)"己激活】。这行金色文字下方,是一组只有他能看到的预测数据:1987年10月19日至26日,全球股市将蒸发1.7万亿美元市值,而振华提前布局的空头仓位将带来至少九位数的回报。
"处长,纽约道琼斯指数昨晚暴跌22.6%!"许大茂小跑上楼,阿玛尼西装的领带歪斜着,手里捏着还带着油墨香的《华尔街日报》号外,"伦敦、东京、悉尼全部崩盘,港交所刚宣布下午停市!"他的金丝眼镜片上反射着头版那触目惊心的标题------《华尔街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何大海接过报纸,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暴跌数据。三个月前,当米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秘密增持股指期货时,振华的情报网络就捕捉到了这个信号。"启动'台风预案'。"他转身走向角落的专用终端,输入一长串密码,"第一,平掉所有多头仓位;第二,执行股指期货空单;第三------"他从保险柜取出一叠交易授权书,"动用我们在瑞士的黄金储备做抵押,追加五亿美元信贷额度。"这个数字让财务团队倒吸冷气------五亿美元相当于振华流动资产的八成。
终端屏幕闪烁了几下,显示出振华证券的全球风险敞口分布图。何大海点击"衍生品"标签,一组令人眩晕的数字立即弹出:通过分布在五个金融中心的18个马甲账户,振华持有恒指期货空单价值7.8亿港币,标普500看跌期权2.3亿美元,日经225熊市价差合约150亿日元。\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这些数字意味着振华己经成为这场股灾中罕见的受益者,而系统提供的"港交所数据实时访问"权限,更让他能比竞争对手提前30秒看到买卖队列变化------在分秒必争的崩盘时刻,这30秒就是印钞机的开关。
"处长,有个异常情况。"何雨水突然从数据分析室探出头,少女的麻花辫上别着振华自产的微型信号接收器,"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疯狂护盘,己经吃进两千万股自家股票!"她递上的交易清单显示,长江实业股价在暴跌15%后突然反弹7%,明显有大资金介入。
何大海眼神一凛。系统光幕闪烁:【检测到竞争对手自救行动,建议启动"对冲锁定"策略】。这个信号意味着港岛本土财团开始集体救市,而振华需要调整空头策略以避免政治风险。"减少恒指期货空单,转做个股对冲。"他按下通话键,"重点狙击那些外资重仓股------怡和、太古、汇丰。"这个看似微妙的转向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平衡术:既从股灾中获利,又避免打击华资企业引发舆论反弹。
交易大厅突然爆发出一阵骚动。恒生指数跌破2700点心理关口,创下年内新低。何大海的劳斯莱斯缓缓驶向港交所时,车载收音机里财经评论员正声嘶力竭地分析崩盘原因:"...程序化交易引发连锁反应,保险组合策略失效,加上米国财政赤字恶化..."这些宏观分析固然正确,但何大海更清楚真正的推手------系统提供的"股市投资大师课程"早己预判了这场由衍生品杠杆引发的流动性危机。
港交所的贵宾室里,李嘉诚正用潮汕话对着电话怒吼:"抵押周大福的股份也要顶住!"见到何大海进门,他立即挂断电话,额头上的汗珠在吊灯下闪闪发光:"何生来得正好,现在全港华商应该同舟共济..."
"李生放心,振华己经准备了二十亿救市资金。"何大海从公文包取出文件夹,首页印着永隆银行的现金储备证明,"不过有笔生意想先请教------和记黄埔的港口股票,李生觉得什么价位可以抄底?"这个看似请教的问题实则是试探------系统数据显示李嘉诚的平仓线在每股28元,而当前股价己跌至31元。*e*z.k,a!n?s`h/u-._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