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咱们狩猎队全体听您指挥!"
刘大脑袋这才露出笑容,接过王谦带来的酒,仰脖就是一大口:"好小子,懂事!"
三天后的清晨,狩猎队整装待发。
刘大脑袋破天荒地换上了当年的猎装——一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褂子,腰间系着宽皮带,空荡荡的右裤腿打了个结。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上那杆老式猎枪,枪托上刻满了划痕,每一道都代表一次成功的狩猎。
"爹,您小心点..."刘玉兰红着眼眶给父亲系紧腰带。
"哭啥?"刘大脑袋粗声粗气地说,"老子是去打猎,又不是上战场!"
杜小荷挨个检查队员的装备,在王谦的背包里塞了几包草药:"止泻的、消炎的,还有这个——"她拿出个油纸包,"特制的盐砖,我按刘叔说的配方熬的。"
,!
王谦接过盐砖闻了闻,除了盐味,还有股淡淡的草药香:"加了什么?"
"茯苓和陈皮。"杜小荷小声说,"刘叔说鹿最爱这个味道。"
那边,于子明正帮着刘大脑袋检查猎枪。老猎人虽然只剩一条腿,但装弹的动作依然干净利落,看得年轻人啧啧称奇。
"看好了,"刘大脑袋对于子明说,"这枪跟了我三十年,从没卡过壳。为啥?"他拍了拍枪管,"每次用完,必用獾子油擦一遍!"
王谦走过来,递给刘大脑袋一根新做的拐杖——顶端特意做成y形,可以当枪架用。老人试了试,满意地点头:"好手艺!"
"杜叔帮着做的。"王谦说,"用的是老山梨木,结实。"
队伍出发时,全屯人都来送行。老支书王德贵拉着刘大脑袋的手说了几句悄悄话,两个老伙计哈哈大笑。王建国则把儿子叫到一边,塞给他一个小布包:"你刘叔好这口,关键时刻拿出来。"
王谦摸了摸,是块上好的烟膏。
一行人沿着山溪向上游行进。刘大脑袋虽然拄着拐杖,但速度一点也不慢,单腿跳着爬坡的灵活劲儿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前面拐过去就是'鹿回头'。"刘大脑袋指着远处的山坳,"那地方三面环山,就一个出口,天生的围猎场!"
果然,转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处碗状的山谷,谷底平坦,长满了嫩绿的草芽。一条小溪从中间流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就这儿!"刘大脑袋放下背包,指着溪边几处略微凹陷的地方,"这些是老盐池,挖开就能用。"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王谦和李卫国负责挖盐池,于子明和刘玉兰去周围设警戒线,张大山则带着猎犬在制高点放哨。刘大脑袋坐镇指挥,时不时大声纠正年轻人的动作。
"挖深点!见水才行!"
"那边再撒点盐砖渣!"
"警戒线往上风处挪,鹿鼻子灵着呢!"
王谦挥汗如雨地挖着盐池。这里的土壤确实带着咸味,挖到一尺深时,渗出的水已经能尝出明显的盐分。他按刘大脑袋的指示,将杜小荷特制的盐砖敲碎撒进去,又掺了些干草和草药。
"知道为啥叫'鹿回头'不?"刘大脑袋一边监督一边讲古,"当年抗联在这儿打过埋伏,小鬼子追着一群鹿进来,结果——"他做了个包围的手势,"一个没跑掉!"
正说着,张大山突然从山梁上打来信号——有情况!众人立刻隐蔽到预先挖好的掩体里,屏息等待。
不一会儿,远处的树林里传来轻微的"沙沙"声。王谦从草丛缝隙中望去,只见一头体型优美的母鹿警惕地探出头来,湿润的鼻子不停抽动。
"哨鹿。"刘大脑袋耳语道,"后面肯定跟着群。"
果然,母鹿确认安全后,发出一声低鸣。霎时间,十几头梅花鹿从林间走出,有公有母,还有几头去年生的亚成体。它们优雅地走向盐池,完全没察觉到危险。
王谦屏住呼吸,看着领头的那头公鹿低头舔食盐池边缘。这头鹿体型硕大,角上还带着丝绒般的鹿茸,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血色。
"再等等..."刘大脑袋按住想要行动的李卫国,"让它们尝到甜头。"
鹿群完全放松了警惕,争相舔食盐池里的盐水。有几头甚至为了争抢最佳位置而互相顶撞,发出"砰砰"的轻响。
"现在!"刘大脑袋突然吹响了口哨!
刹那间,埋伏在四周的狩猎队成员同时拉动手中的绳索!预先布置好的网墙"唰"地竖起,将整个盐池团团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