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14集:内部整顿

第114集:内部整顿

后工程师小吴“逼”着学python。当他用简单代码实现报表自动化生成时,忍不住发朋友圈:“原来excel真的是石器时代工具。”

- 短视频里的新战场:市场总监李姐不懂直播带货,苏晓团队帮她策划“老工匠说工艺”系列短视频。当她穿着工装在镜头前讲解榫卯结构,单条视频点赞量破10万时,李姐感慨:“以前觉得抖音是小孩玩的,现在才知道是新戏台。”

3. 容错机制的撑腰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年轻工程师小王在优化生产流程时算错参数,导致一台设备停机2小时,直接损失3万元。按旧规需全额赔偿,苏明远却在晨会上宣布:“这次损失算我的,但小王要把错误写成案例分享。”这种“试错免责”机制让年轻人敢想敢干,后来小王团队研发的模具快速更换装置,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200万元。

四、阻力突围:革自己命的阵痛与解法

1. 利益藩篱的爆破术

某分公司总经理老陈掌管着华东市场,其麾下销售团队因流程简化面临裁员。他带着十几号老员工找苏明远哭诉:“我们跟了您二十年,不能卸磨杀驴啊。”苏明辉拿出数据:“这个团队人均销售额比华南低40%,但人力成本高35%。”随后推出“转岗培训+创业扶持”计划:愿留者参加数字化营销培训,愿走者给予n+2补偿并提供创业资源。最终7人转岗,5人拿补偿创业,老陈自己也通过培训成为新零售顾问。

2. 部门墙的拆除工程

研发部与生产部曾因图纸变更闹得不可开交:研发改设计不通知生产,导致批量返工。苏晓引入“跨职能作战室”,让两个部门在同一空间办公。某次新品研发时,生产主管当场指出某结构设计会导致装配效率降低30%,研发团队随即调整方案,最终新品上市周期缩短22%。

3. 文化基因的重组手术

在食堂公告栏,“效率之星”评选取代了原来的“工龄光荣榜”。老员工老张的工牌挂了三十年,却在首次kpi考核中排名垫底。苏明远找他谈心:“您带徒弟的经验是宝,但得加上新工具。”后来老张主动报名参加机器人操作培训,带徒时不仅教手艺,还教编程。

五、成效显影:从止血到造血的质变

1. 数据看板上的逆袭

- 流程效率:平均审批时间从5.2天压缩至1.4天,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2%

- 成本结构:管理费用占比降至行业均值以下8个百分点,年度节省成本1.2亿元

- 人才活力:35岁以下员工提案采纳率达37%,内部创业项目孵化出3家子公司

2. 危机中的抗压验证

当竞争对手发起新一轮价格战时,苏式企业因成本优势仍保持15%的利润率。海外团队在谈判中亮出内部优化后的成本报表,某国际采购商惊叹:“你们的效率比德国同行还高。”最终不仅保住原有订单,还新增3家欧洲客户。

3. 传承密码的新解

在革新总结会上,苏明远指着大屏幕上的对比图:左边是十年前的手工记账本,右边是实时刷新的数字化仪表盘。“我们传给下一代的,不该只是账本,更是自我革新的勇气。”苏晓起身补充:“但革新不是否定过去,是像老厂房里装新设备——地基还是那个地基,但能撑起更高的楼。”

六、管理启示:家族企业如何穿越组织生命周期

这场内部整顿揭示了一个悖论:当家族企业依靠经验积累筑起护城河时,经验本身也可能成为创新的枷锁。苏式革新的破局点在于:

- 工具迭代而非经验否定:老工匠的手艺被数字化工具放大,而非取代

- 利益重构而非简单切割:通过转岗、创业等方式消化改革阵痛

- 文化杂交而非基因突变:在“拼搏奉献”的传统精神中注入“拥抱变化”的新内涵

当夕阳透过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映照着会议室里“持续改进”的标语时,墙上的家族树画像似乎有了新的寓意——根系深扎传统土壤,枝叶却始终向光生长。这种在传承中革新的智慧,或许正是苏式企业穿越百年的真正密码。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